仲春时节,春光明媚,申城到处呈现出盎然春意,焕发出勃勃生机。此时此刻,在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眼下正进行着一场“速度风暴”,作为这一创新创意产业主题建设的重要支撑,腾讯滨江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在工程的另外一侧,项目机电总包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机电施工前期资料,其中以项目执行经理张玉霜为首的深化设计团队最为显眼,任务也最为艰巨。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华东区域的总部,业主对履约和品质有着极高要求。为此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派出了以张玉霜为首的深化设计团队,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业主重托,为再次在黄浦江两岸滨江核心区打造精品而努力。
对于张玉霜而言,这是他再次来到黄浦江畔参与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加入五局安装以来,他所参与的第一个工程——陆家嘴滨江凯旋门就在黄浦江畔,该项目揽获了包括鲁班奖、申安杯在内的所有区域重要工程奖项,也在张玉霜心中深深烙下了打造五局安装精品工程的初心。在他随后的安装历程中,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三创”精神的指引下,变压力为动力,不断突破自我,锤炼技能,勇于创新,创造了多个佳绩,斩获多项省部级和局级荣誉,获得了上海市静安能手,上海市静安区先进创新工作室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五局安装黄浦江畔的“三创”能手。
“创业”背后的专业支撑
“现场出市场”一直是五局安装重要“创业”原则,以中国金茂这一重要业主为例,短短五年内,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在华东区域已经承接了6个金茂府项目,并在2018年初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深厚的合作关系起源于2014年开始的苏州方兴项目,该项目是中国金茂在华东区域试水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与中国金茂精诚合作的开始。
金茂府项目以高科技住宅为主,拥有12大住宅科技,率先运用循环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网辐射系统、24小时置换新风系统三大空调系统,在每个房间都能运用。上千套住宅,繁复的系统,还要面对交叉施工作业繁多、成品保护难度大、系统管线破坏率高等问题,更要确保住宅类项目的随叫随动的工期节奏,对于当时项目暖通主管张玉霜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玉霜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决心,从深化设计、技术精研、履约保障三个角度出发,协助项目团队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一期履约,全力获得二期合同。首当其冲的是深化设计和技术精研,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首个三创工作室,通过制定BIM培养和科研课题研究计划,力图形成一套符合金茂府住宅的施工范式。
在深化设计阶段,张玉霜充分运用自己的BIM技术带着项目全员一起完成。在与业主沟通阶段,他组织了一系列讲图会的形式,向业主设计部、工程部相关责任人进行进展汇报。他以3D真实模拟漫游的方式重点剖析了各区域机电管线排布的净空高度和管线交叉碰撞问题等,获得业主肯定。针对新的空调系统,张玉霜在项目成立信和QC小组,带领青年员工做科研,提前完成样板层,探究新系统的施工难点。根据样板层施工期间所发现的毛细管网破坏、冷辐射表面凝露和毛细管网堵塞等问题进行系统攻关,收集大量数据,查阅资料文献,组织座谈交流,最终通过大量实践论证,完成了《辐射式空调系统在住宅楼中的运用》的课题成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该课题还获得了湖南省优秀施工工法称号。
在强大的专业支撑下,在随后的施工环节中,张玉霜和项目团队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在项目经理的率领下,在履约环节全力以赴,顺利完成各节点,受到了业主方面一致好评,最终业主把二期工程也交给了五局安装。在整个两期的工程中,项目部通过自身的努力,先后两获业主表扬信嘉奖,也为后续金茂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普及的降本创效利器
好钻研、勤思考是张玉霜这些年的特点。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张玉霜不仅喜好钻研和琢磨,更喜欢带着降本增效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时,张玉霜总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灵活运用现场条件,发掘各个工具之间的潜在联系,往往意想不到,因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并经常创造出简单又实用的工具。
苏州方兴二期项目中有一分项工程要求安装科技系统空调管道,总长度达7000多米。在当时所需要面对的施工条件并不好,在结构上来说地库无梁柱帽结构,从环境上来说一期地库内机电综合管线安装、调试及验收均完成,管道施工容易破坏原有成品,而最关键的是紧张的工期。由于安装的管道是15-35厘米大口径钢管,工程量较大,面临交房的压力及现场安装环境,系统调试完成工期仅有60天,管道安装工期仅有45天。
面对传统的施工模式是采用倒链安装,即采取人工吊装的方式完成。但这一模式直接面临到工期、人工、成本三元悖论。即如果要抢工期,即要大量投入劳动力,但遇到了工资、租房等成本制约,而若考虑成本,则工期定然遥不可期。张玉霜通过反复琢磨,决定大胆创新,直接从吊装工具入手,跳开原有的安装模式,新的工法《双叉车顶升组对大口径管道安装技术在民用建筑的运用》也终于应运而生。
其实这个工法并不复杂,所采取的工具也都司空见惯。在当时,张玉霜将视线聚焦在施工现场常用的双叉车和液压升降平台上。传统的管道吊装主要采用葫芦拉拽,需要人工不停拉升操作实现管道上升,速度较慢。而采用双叉车顶升组的话,两台双叉车将管道提升上去后,依托液压平台支撑,让工人完成最后的安装。通过这一工法,原有施工天数从45天缩短到40天,劳务人均产值是传统模式的4倍,极大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效益。
有耕耘就有收获。苏州方兴项目施工结束后,张玉霜及时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还将施工过程中的思考、测试、实践及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法,并标准化了工艺流程。张玉霜和他的团队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令人欣慰的是,该工法目前广泛运用在上海分公司各大项目中,成为了全面普及的创效利器,对此,张玉霜和他的团队颇有一些成就感。
持之以恒的创新之路
成功往往青睐于有准备之人。自2015年以来,张玉霜和他的“三创工作室”从没有停止过创新,依托“三创工作室”平台,秉承“出效益、出人才、出品牌”的理念,每一年都有成果,每一年都获得新的奖项。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优秀管理小组称号,一项省部级工法,两篇论文,一项局级成果,还有多项正在评审当中。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2017年获得中建五局优秀工程师和2018年获得五局“青年岗位能手”等局和公司优秀称号。
相较于QC和工法而言,张玉霜在BIM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力。心血和着汗水,意志加上智慧。这几年张玉霜和他的“三创工作室”累计获得5项省部级BIM大奖,是中国安装协会BIM技术专家成员,极大发扬了五局安装上海在BIM上的光荣传统。张玉霜的BIM之路起源于苏州方兴项目,发扬于上海K2新华路项目。在K2新华路项目,张玉霜担任项目总工,负责整个项目的BIM技术和深化设计工作。不同以往的是,张玉霜跳出了原有单兵作战的BIM设计思路,力图通过培养更多的人形成团队作战模式,向更好更优更多的BIM设计效果前进。
张玉霜上任伊始就成立“三创工作室”,将BIM技术与应用引入该项目。通过介绍BIM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五局安装公司应用嬗变,与小组成员共同了解BIM技术的强大应用,并在前期样板制作环节,做出特色,获得业主满意,并在如何实现BIM指导施工期间对材料明细表建立、成本估算以及施工协调包括碰撞检查,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可视化等方面奠定基础。
在项目前期深化设计和预留预埋阶段,张玉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培训中,他认真按照五局安装“三五四一”培训体系要求进行BIM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训,并在项目全面普及BIM软件应用。项目部成立BIM学习小组,创建BIM角,建立模型库,坚持每周一课,组织系列培训工作。BIM小组成员在学习研讨中畅所欲言,欢声笑语与成长的喜悦洋溢在整个交流研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与交流研讨,使项目员工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得益彰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业主组织的机电BIM协调例会上,项目BIM新人在鼓励下独立与BIM顾问进行切磋交流,为模型纠错,并提供相关修改方案。在他的努力下,项目全员都会BIM,培养出熟练的BIM人才6名。三创工作室成员施泰伦成为分公司BIM重要讲师,并在2018年度申新杯比赛中获得现场实操银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强大的BIM团队支撑下,张玉霜三创工作室BIM成效斐然、声名远播。以上海市BIM申新杯为例,新的管理模式下,最终让张玉霜团队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性比赛中中国安装行业BIM技术运用大赛荣获“国内领先(I类)”。
全面发展的项目骨干
除了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外,张玉霜还是一名全面发展的项目骨干。在担任苏州方兴项目部团支部书记时,他带领青年员工一同撰写新闻稿,并以身作则,在宣传项目创新成果的同时,也锻炼大家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全面发展。在苏州方兴、金茂府、K2新华路项目等项目的几年时间里,忙里偷闲、勤于练笔,及时总结归纳,累计撰写了百余篇基层项目一线的新闻通讯报道稿件,被《中国企业报道》、《企业家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建筑》杂志、《建筑时报》等报刊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与推介,使该项目达到了齐头并进、整体推进的效果,提高了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担任K2新华路项目廉政监督员时,他认真对照五局安装公司纪委“三亮三做”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参与创建“陈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做好基础工作,对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最终项目成为了五局陈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项目。
张玉霜积极参加人人上讲台活动,自己获得了五局安装公司人人上讲台比赛二等奖,并代表安装公司参加五局青苗人才座谈会。在他的带动下,项目有多人参加安装公司和上海分公司人人上讲台及其他技能比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张玉霜还积极响应安装公司的安排,参加公司投标和议标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上海分公司市场营销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黄浦江畔出发的安装之路对于五局安装上海分公司的员工而言非常平常,而对于张玉霜来说,则是一次宝贵安装历程的开始。他常说,能在上海代表五局安装参与工程建设,与各路好手切磋交流,与团队成员一起接受挑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正是一批又一批同张玉霜一样的优秀青年不断努力下,五局安装公司在强手如林的华东区域能够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才能不断地在“上海滩”屡创佳绩、斩获优质项目;才能在华东区域披荆斩棘、崭露头角;才能所向披靡,立足于“上海滩”,并在黄浦江畔持续不断的生根开花结果,有力提升江湖地位。(鄢博)
隆冬初近,寒意渐浓。连日来,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四期全面发起项目建设攻势,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一刻不能松、一天不能等”的鲜明导向,立足一个“早”字,...
陕煤龙华矿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动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掌握安全生产规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