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易脉相承 知行合一——记国学传承者吴玉中的文化求索之路

企业报道  2025-11-17 12:59:26 阅读:719

  在川北苍溪的青山绿水间,1974年出生的吴玉中自幼沐浴在易卜世家的文化氛围中。每当夜幕降临,祖父总会点燃一盏油灯,在斑驳的木桌上为他演示八卦推演。那句"人要行得正,路才能走得远"的朴素箴言,如同春雨润物,为他埋下了国学智慧的种子。多年后,这位从齐齐哈尔大学走出的学者,以"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为使命,将易学从书斋引入现实,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开辟出一条文化传承的创新之路。

微信图片_20251107155413_365_24.jpg

  根植家学,易理薪传

  吴玉中的国学启蒙,根植于家族三代相传的文脉积淀——其曾祖父为国学大师,深耕经史子集,奠定家族深厚学养;至祖父辈,更将易学传承接续,以口传心授为他开启智慧之门。他不仅学会了易学易理,更领悟到"易学并非玄虚之术,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哲学"。他至今记得,七岁那年的一个夏夜,祖父指着满天星斗说:"你看,天上的星宿运行有序,人间的万事万物也各有其道,这就是易经所说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种扎根于生活的智慧,成为他日后学术体系的基石。

  大学期间,吴玉中幸得导师刘振学教授悉心指引。在图书馆的古籍室里,他常常研讨至深夜。从《周易》象数到堪舆学说,从《尚书》到《礼记》,他系统研读了大量易学典籍。"正是在这样的熏陶下,他逐步构建起跨学科的国学视野,将哲学、历史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微信图片_20251107154244_351_24.jpg

  知行合一,古慧今用

  面对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吴玉中选择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正本清源。他的代表作《实用易学与企业文化》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将阴阳平衡理念创造性转化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动态平衡模型",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案。某跨国企业CEO在应用该理论后赞叹:"吴教授将古老的易经智慧转化为现代管理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在建筑领域,他的《建筑环境学》重新诠释了堪舆与生态建筑的关联。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数据比对,他论证了传统堪舆学说中蕴含的环境科学原理。灾情过后,他主动请缨带领考察团深入灾区。在满目疮痍的现场,他运用传统环境学知识,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提出了"顺应地形、尊重自然"的重建方案。他指导重建的一个村落,既保留了川北传统民居特色,又融入了抗震防灾的现代要求,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灾后振兴相得益彰的典范。

1022710eaffddeaa62ecb4a763856ee3.jpg

  守正创新,非遗新章

  作为2024年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玉中拒绝将国学束之高阁。他在家乡创立了首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这里不仅是易学研究的学术殿堂,更是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体验空间。每个周末,他都会亲自带领学员进行"易学实践课",将抽象的卦象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生活智慧。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吴玉中面对上千名听众,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周易"变易·不易·简易"哲理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他指出:"变易教导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易提醒我们坚守核心价值,简易则启示我们化繁为简的智慧。"这场演讲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量。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吴玉中同样游刃有余。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东方智慧与西方科学"国际研讨会上,他用英语发表的论文《易学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的跨文化对话》,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应用,全面论证了两种学科体系的契合点,引发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英国剑桥大学环境心理学教授史密斯评价道:"吴教授的研究为东西方学术交流建立了新的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106094222.jpg

  文脉赓续,时代使命

  如今,吴玉中带领的学术团队正深耕"易学+生态"跨学科研究。他历时五年完成的《城乡规划中的易学智慧》课题,将儒学"天人合一"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论,在多个城市的生态建设中得到应用。他主持的儒商与易学文化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学界与产业界对话的重要平台,累计吸引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参与。

  在最近一次的非遗交流大会上,吴玉中他强调:"本源不失真,是要守住文化的根脉;表达不离当代,是要用现代人理解的方式讲述传统;价值不违人性,是要让传统文化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三个原则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树立了新标尺。

微信图片_20250106094440.jpg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吴玉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创立了"易学传承人培养计划",采用"师徒制+现代教育"的创新模式。每个弟子都要经历"读经—明理—践行—创新"四个阶段的系统训练。他的学生中,既有专攻理论研究的博士,也有致力于易学应用的企业家,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今,他的多名弟子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31091339.jpg

  文化自觉,照亮未来

  从苍溪少年的易学初心,到非遗传承的擎炬者,吴玉中用四十载春秋诠释了"士以弘道"的担当。当他站在国际研讨会的高台上分享中国环境哲学时,祖父那句"行得正"的教诲依然回响耳畔。这条文化传承之路,因其扎根大地而通向远方,因其联通古今而照亮未来。

  在吴玉中看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创新过程。他办公室墙上悬挂的"知行合一"匾额,正是他学术生涯的最好注脚。"易学的精髓在于变化之道,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不变的本质,创新表达的方式,让千年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宏大叙事中,吴玉中以其学术坚守与文化自觉,证明了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晨钟。他的求索之路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既要有溯本寻源的坚守,又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既要深研经典之奥义,又要直面时代之问。这条路,他还在继续走着,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怀着对现代社会的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从容。

微信图片_20250331091410.jpg

微信图片_20250331091437.jpg


更多专题
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重要的...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这一历史转型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