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政策文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通过自研算法、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边缘计算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感知、自决策和自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实践中,不少企业以关键产线为突破口,先行打造“灯塔产线”:通过设备互联、机器视觉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手段,构建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对生产节拍、能耗水平、设备状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供应链端,通过智能排产和协同平台实现订单需求的动态匹配,降低库存水平并提高交付准确率;在售后环节,通过远程运维、数字孪生和智能客服等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与传统自动化改造相比,当前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更强调系统集成和生态协同。一方面,企业需要与云服务商、软件开发商、设备供应商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架构设计、算法模型、工业协议等方面形成适配方案;另一方面,要同步推进管理流程和组织文化更新,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跨部门协作机制,让数据在企业内部真正“流动起来”。
业内预计,随着“人工智能+工厂”建设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推广,制造业龙头企业将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和绿色制造方面形成更明显的比较优势,为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