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高速运行不一定安全,但司马煤业就是一辆安全运行的高速列车。
截至今年初,司马煤业在创造“司马速度”的同时,还保持着连续安全生产800多天的良好局面。
“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行为追求零违章、管理追求零漏洞、现场追求零隐患、质量追求零缺陷、安全追求零事故。这是司马煤业始终坚持的安全理念。
“在建设科技司马、环保司马、人文司马的过程中,司马煤业将安全工作视为企业稳步发展的最大政治。”司马煤业总经理王建强说,“司马煤业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总体思路就是实现人、机、环境本质安全‘三要素’的和谐统一。”
据了解,以总经理王建强、党委书记冯忠华为首的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管理层十分注重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基础。
高标准装备
打磨安全细节
魔鬼隐藏于细节之中。在建矿之始,司马煤业就围绕建设“三精五高”特色现代化矿井的目标仔细打磨了安全细节。
“建设高标准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实现安全高效的根本途径,核心要素有三个:管理、设备、培训。”王建强说,“我们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所搞的任何工作都要围绕这三个要素来进行,矿井才能达到本质安全。”
根据他的这个思路,司马煤业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在采掘工作面针对不同支护材料做了专用材料架,并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积水地点安装了自动排水系统,实现了排水的动态管理。司马煤业还在采煤工作面皮带机头设置了专用操作室,在皮带机巷、固定或半固定运转设备地点、永外硐室、小绞车硐室及换绳地点安装了防爆灯,实现了工作环境的亮化管理,为工人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司马煤业在井下路口处或警戒区、井下道岔安装了方向指示灯,对各巷口停车处及道岔前后区域全部进行硬化,在井下主要绞车硐室进行了高标准装修,地面井下传输线则采用光缆,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误码率。
在安全装备的选用上,司马的建设者们从长远考虑,追求性价比的最优化,采取多家对比、择优选用的方式,努力做到一次性高投入、长期安全有效。
根据井下巷道坡度多变的现实,他们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智能型“一坡三挡”防跑车装置、雷达式防跑车装置以及远距离控制气动阻车装置和远距离操作气动启闭风门装置等先进设施,并在井下安装试验了新型对讲通讯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
目前,司马煤业井下风门全部实现了闭锁,井下所有施工队组局部通风机全部安设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和瓦斯电、风电闭锁,并进行瓦斯电、风电闭锁的经常性试验和维护,大大降低了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停电、停风现象。
司马煤业还在井下装备了先进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地面设有监控机房,全矿共设有15个监测监控分站,各类传感器共设有115台,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和设备开停情况。
“实际上,司马煤业在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的建设上,突出体现的是强化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环境的建设,最终展现出的是精品采区、精品队组和精品个人。而正是这‘三精’促进了质量标准化向高标准、高品位的提升。”王建强说。
制度管理以人为本
除了加强装备投入外,司马煤业还着力在制度管理上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员工的最大幸福就是有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把环境创造好了,员工干活才能精力充沛,安全才更有保证。”王建强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为了解决员工在井下喝不到热水的问题,司马煤矿在采掘工作面安装了防爆式热水器。在平坦明亮的巷道里,员工不开矿灯都能照常通行和作业,还有冲水式卫生间可供使用。
井下班中餐多样化、饮水方便化、标识灯箱化、操作远控化、路面平整化,所有这些人性化的举措彻底改变了煤矿“黑、、暗、藏、乱、差”的形象,使职工的心情更加愉悦,搭建起了安全管理的“防火墙”。
根据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要求,司马煤业成立了安全监察处和职工教育部。安全监察处下设有安全技术科、班组管理科、安全监察科、安全信息中心4个科室,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更加精细化、分工明了化、责任明确化。
司马煤业职工教育部的成立则使职工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他们从制度、硬件、师资等方面着手,建立了高标准的职工安全培训中心。在潞安集团下属的二级企业中率先取得了“三级资质”培训资格,并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实习培训中心,除满足本公司员工培训外,还兼具对外培训功能。员工培训采取“教考分离”制度,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全公司特殊工种的培训率达到了100%,普通工种全部轮训一次,职工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制度保证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司马煤业从一开始就提出了“高标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安全有序高效生产”的管理目标,先后制订出台了《司马煤矿技术操作规程汇编》、《非常规作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安全质量评估制度》、《安全教育学习制度》、《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完备健全的制度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司马煤业建立健全了公司领导跟班指挥制度、各级人员巡查制度、安全生产条件评估制度、开工审批许可制度、安全质量动态班评估制度、开工审批许可制度、安全质量动态班评估制度,形成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管理人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实现了有效调度、有力控制、有序作业。
拿领导带班制度来说,当日值班的公司领导为带班领导,除值班公司领导必须上零点外,每班都有至少一名科级干部下井巡回检查,坚持全过程现场监督,对隐患整改排查、倡导遵章作业、威慑“三违”和不规范行为起到了很大作用。
司马煤业还特别重视非常规作业的安全管理。公司制订了《周期性工作和非常规作业分级管理规定》,凡非常规作业必须制订专项技术措施,签订《安全责任书》,根据工程的危险性级别,分别由该公司分管领导、科长、主管科员、安监员进行跟班作业。
安全文化润物无声
再完善的制度都不能穷尽所有细节,因此司马煤业十分注重培育无处不在的安全文化,用文化的软约束来弥补制度硬约束的缺陷。
司马煤业大力实施安全文化工程,坚持“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指导思想,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加强观念文化建设;从规范职工个人行为入手,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从严格落实各种安全制度入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从抓安全板报、橱窗、广播等传播媒介入手,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这种努力首先体现在招工环节。在司马煤业,每一批新工人报到后都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坚持理论培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实行职教、安监、劳资部门联合鉴定上岗制度和新老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同上同下、同时作业、同奖同罚制度。而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具备资质部门的岗位资质培训,持证上岗。员工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创新安全培训方法方面,司马煤业加大激励与引导力度,激发员工自学的主动性,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广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现身说法等好的做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增强安全培训的实效性。推进经济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强化日常安全教育的同时,司马煤业突出抓好周二、周五安全例会和班前会安全教育,依靠征集安全小故事、班前会上讲安全故事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使安全文化内化于心,统领员工的思想行为。
司马煤矿虽然强调一次性高投入,但并不满足于一次性投入。他们在不断投入各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鼓励员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技术装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另外,司马煤业安监处与企业文化办联合制定了《矿井安全管理与井下生产队组“6S管理”对接运行办法》,依托CERP平台制定了从隐患排查到隐患分类、隐患整改、6S考核四大工作流程,实现了6S(准时、清洁、标准、整理、安全、素养)管理与安全管理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6S管理与安全管理互惠双赢的新路子。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司马煤业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安全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个‘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安全生产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王建强说。
王建强在谈到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工作体会时说,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有效途径,提升安全与生产的和谐发展是促进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保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有效形式。
毫无疑问,正是有了安全作为保障,司马煤业这列快车才能从容驶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