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国证券市场名噪一时的啤酒花事件,公司因虚假陈述等原因被证监会处以60万元的罚款,但投资者因此受到的损失高达22亿元之巨,两者相差高达3666倍。违法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巨大差异令人瞠目
2008年5月,是个让世人视线凝固的月份。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
也就在这前后不过一个月,两件看似本不相关的事,把人们的目光又聚焦到了“资本”和“上市公司”身上。
一件事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注意:2008年4月29日下午4时许,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在家中坠楼身亡;4月30日,由“涌金系”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国金证券和九芝堂停牌。魏东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长年在资本的风口浪尖上游走,身心俱疲,惟有结束生命方可解脱痛苦。
另一件事一出场就吸引了众多眼球:2008年5月10日,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生、上海某会计学院讲师夏草亮相央视,披露上市公司造假。此前,由夏草撰写的一篇名为《沪市2007年报涉嫌报表粉饰公司》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魏东折于盛年,让人们感叹:资本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即使曾经的资本高手亦然。
夏草的隆重登场,让人们感觉:资本的玩法是有底线的,越过底线就不是资本带来的荣耀和巨额利润了。
资本盛宴揭开面纱
资本的魔力,从我们刚记事起,就耳濡目染;资本的魔力,在我们成人后,更耳熟能详。
今天,我们对于“资本”已不陌生,“资本”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再是洪水猛兽。
一件件与资本相关的事件,在我们身边起起落落,使我们意识到:资本无处不在,资本与生活息息相关。
资本以其与生俱来的强大威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侵入到企业的每一个毛孔。
企业离开资本寸步难行,资本离开市场便失去了威力。
运作资本,使其保值增值,做大做强成为众多国企今天的目标。
运作资本,获取高额利润,成为众多资本高手一生的梦想。
央企的战略重组、整体上市方案一经公布,就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焦点。
但是,资本在法制规范下运行才可能脱离其原始蛮荒,变得文明起来,得到其合规利润。
就像任何游戏都有其本身的规则一样,资本这股神秘的力量一经登场,就借助市场这片沃土,形成了自身的游戏规则。
市场有天然制衡的力量,市场呼唤法治和诚信。
如果说资本自身的规则和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给资本套了一个箍,资本的神奇和光环就要在边界内运行。触摸底线、越过底线,违规操作,都会使资本扭曲,进而使人性扭曲。
虽然亚当·斯密说过“哪里有巨大的财富,哪里就有巨大的不平等。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必有500个穷人。少数人的富有,必定是以多数人的贫困为前提”之类的话,我们还是应维护基本的平等、照顾人们所能承受的心理和道德底线。
但现实有些让我们吃惊,一些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操作甚至造假,不仅给自身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也让国家的财富流失严重。
说起上市公司利润造假,琼民源、蓝田、银广夏,这些曾经的上市公司留给投资者的是痛苦的回忆。
也许更多的人不会忘记郑百文事件。1996年上市,1997年曾是沪深股市“主营业务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行业第一,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全国最大批发商100强,每股盈余0.448元,1999年,却成为沪深股市当年亏损的“龙头老大”。经有关部门核查,郑当时资产6亿元,亏损15亿元,负债为25亿元。郑百文上市后自己承认根本不具备上市的资格。郑百文之所以能上市,赖于公司层层人选做假账,硬是把年亏损做成了盈利,把本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说成经验,最后找人拉关系,开后门,得以蒙混上市。
东方电子、中科创业、猴王集团、科苑集团……曝光的每一个上市公司的造假都足以刺痛人们的眼睛。
而正在包装不合常规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公然挑战法律底线的例子又有多少呢?
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后,短期内在神秘光环和超高预期下上扬一段后,就一路走低,直至破发,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者信心,也让专家们质疑其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的真实。
夏草为造假上市公司排名
于是,有了财务专家夏草们的关注和揭露。
从2001年银广厦事件发生之后,夏草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放在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上面,先后在网上撰文揭露上百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随着所有上市公司2007年报全部完成披露,夏草有了将涉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进行排名的想法。
记者登录了夏草的博客,浏览了央视对他的采访,发现有些端倪,只要稍微用心,就能发现破绽,防患于未然。就像夏草说的:我发现有些公司账面上的钱太多了,高负债、高现金,既然手头上有很多闲余的钱,为什么又向银行拼命的贷款?只有一种可能,这些资金不存在了,资金被挪用了,或者被虚构。
夏草同时说,有些明显的现象诸如企业的资金链断掉,工资发不出去,甚至停产,可以给人们一个明确的判断外,很多企业表面上是很正常的,但背后的资金挪用永远看不清楚。这时就要依靠逻辑分析,一些问题从报表分析中就能推理出来。
此时,人们会问一个简单的问题:难道这些造假企业的会计师甚至执行审计任务的审计师们不知道这些假的东西吗?
尤其在我国,企业是在监管层、媒体以及无数投资者的注视下步入资本市场的,并且在目前上市审批制的背景下,企业上市之前要经过投行、会计师所及律所的三重核查,还须再经过证监会的“火眼金睛”,理论上也就无从造假,也没有理由冒着巨额风险去造假。
对此,媒体分析,造假的“源动力”依然存在,这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也存在于投行、会计师所和律所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果通过财务手段适当调整税收,或者提高账面利润,无疑会给投资者更好的“面容”,可以卖个好价钱。而对于投行、会计师所以及律所,既然是金融服务业的组成部分,“顾客至上”当然是其最高服务宗旨。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目前投行主导制的背景下,如果企业无法上市,则投行将获得极少的佣金,甚至分文不得。对于会计师所和律所,也是如此。
这样,包装企业,甚至不惜造假,使其尽快上市,符合各方的短期利益,却无法左右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最后是一损俱损。
在资本越过底线的背后,资本所带来的利润诱惑又一次把利益各方的道德甚至法律底线冲破了。
吴敬琏曾痛心地提醒,许多违规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某些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人看来,证券市场的功能就是为获准上市的企业圈钱解困。对于另一些懂得金融市场交易特性,又有某种权力背景的人来说,则把它看作一个可以进行违法违规炒作而不会受到惩罚,从而从中小投资者的口袋里大把掏钱的良好场所。”
这也应了老祖宗那句名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越过资本底线的代价
资本从进入这个世界开始,就冷静地注视着追捧它的人们,看人们挑战自己的极限诱惑有多大。
上市公司造假,短期内看似得到了利益,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造假首先损失的是自己的声誉。良好声誉是公司珍贵的无形财富,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塑造声誉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一旦被毁,不是短期内可以挽救的。有的公司甚至会为此付出终生代价。
造假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上市是为了融资。大量闲置的民间和社会资本到市场上寻求的是自身的利润,为此就要选择可靠的潜力股。一旦发现上市公司造假,投资者的信心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就会转而寻求别的机会。
造假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在我国现行特殊的转轨条件下,公司的上市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搀杂着某些政府行为,很多上市公司是大型央企,有国家在做强力的后盾,如果造假,国家将会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造假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上市公司造假,短期内看似圈到了钱,但这暂时的短期利益,如果是以公司受损、巨额债务、破产甚至管理层为之坐牢为代价,公司的损失是惨痛的。
造假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构建。资本市场进入我国,有个着陆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无休止的无序甚至恶性的竞争。一个良好稳定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各方利益的获得,有赖于每个公司和投资主体的维护。
不幸被击中的企业、高管、领导、会计师所、律所、投行等,不得不为自己的造假、违法行为接受惩罚。
让我们来看看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案例:
美国安然事件使公司前董事长肯尼斯·莱品尝了共谋与欺诈等十项罪名,如果不是因为突然死于心脏病,他将因此获得25至40年的监禁。
2006年,两家日本保险公司指控德勤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再保险公司进行违规会计操作、掩盖负债情况,造成他们的经济损失。结果,德勤支付了超过2.5亿美元的赔偿金,成为审计公司有史以来为诉讼和解付出的最昂贵的代价。
国内的案例更让人揪心:
2006年8月,在证券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现名“生态农业”)造假案审结。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生态农业”赔偿540余万元,帮助其包装上市的华伦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湖北兴化、活力28等5家上市公司编制“绩优神话”、出具虚假业绩报表,事后被兼并。
曾在中国证券市场名噪一时的啤酒花事件,公司因虚假陈述等原因被证监会处以60万元的罚款,但投资者因此受到的损失高达22亿元之巨,两者相差高达3666倍。违法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巨大差异令人瞠目。
2007年5月,有35名上市公司高管涉证券违法被证监会处罚,部分上市公司高管被宣布市场禁入和永久性禁入。
2007年7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第三批行政处罚决定书,11张罚单涉及9家上市公司、2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券商,66名责任人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针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教授建议:证监会、交易所同时加大对券商、基金与庄家操纵股市的处罚力度;严格监督出现“价值背离”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对信息披露不实者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严格监督上市公司会计审计制度,违规操作者应严惩。
在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背景下,为什么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罗培新教授说,当务之急是改变违法违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失衡,提高惩戒的时效性。
增加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不约而同地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关评论】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林义相:夏草的举动对于我们这个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对于推动这个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么这件事情的当事人,我个人认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他对媒体披露了这么一些情况,他有可能会面临着有关当事人对他的一种追究,甚至起诉,他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迷信国际的会计师事务所,不管他是四大也好,五大也好,六大也好,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全世界最大的丑闻里头,基本上都涉及到国际的、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据我所知,在中国执业的国际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没有一家一直以来是清白的,或多或少都卷入了一些丑闻,因此我们绝不能迷信国际的事务所。
虽然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就像我们有法律、有法院、有警察,我们不能杜绝偷窃行为是一样的,那么证券市场上面信息披露上作弊行为是不可能杜绝的,但是监管的力度不一样,监管的方式不一样,对于这方面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它出现的次数,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晓慧:我认为像夏草这样的监督是必要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可以说投资者众多,许多投资者并不拥有相应的会计或者经济方面的知识,我认为只要在资本市场上有人提出质疑,那么上市公司和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都要积极的去应对,这一方面是对他们自身风险防范的要求,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
要有通达的信息,各方面有效的监督,参照国际上的惯例,这有效的监督不能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因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是在宏观层面上的,其他方面需要配合的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中间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一些证券公司的分析机构,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他们敏感地去感知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发展变化,然后运用他们的知识,把一些信息给挖掘出来,然后让投资者去了解相应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明智的选择,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外部治理。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定毅:有了夏草的提醒,我们会对综艺股份重新审视,看看这里面会不会出现一些差错,照常理来说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质疑来了,我肯定要重新去看一下。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