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大家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也是企业管理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很多管理人员也是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让企业的利益受损失。生产主管在安排生产时,有几种选择:一种是根据员工的需要,没有事就给他找活干,好让他们有计件工资拿;一种是根据老板的需要,把急于出货的先做出来;再一种是根据订单状况和成本控制的需要,合理配置员工,让员工既有活干,而生产过程又能顺畅流动。大多数生产管理人员都会兼顾前两种策略,既把老板要的货给做出来,又不让工人闲着,有钱赚。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实际上却非常糟糕。因为他要保证老板要的货做出来,就要大量备货,做大量的存货,这是在生产过程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的必然对策。而要让工人有活干,有时就会根本不需要做的产品也去做。不管怎样,都会造成车间加工件的堆积,有的堆几个月甚至几年,浪费的是企业的钱。但老板很难知道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于是他向老板、员工都交了差。
为什么生产主管不愿意采取第三种策略呢?因为第三种策略尽管对企业最有利,它既不会造成料件的堆积,减少了库存,又能让工人有活干,能赚钱,还能提高出货率。但这需要管理人员适时调整工位上的人员配置,让流程顺畅,让料件在工序间“流动”起来。并且还要注意产品质量的控制,因为不合格品又要重新加工,打乱生产安排。总之,如果按第三种策略,既保证出货,又保证工人有活干,还要保证车间无料件的堆积,就需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水平以及很高的责任心并做好现场调配和管控。
显然,按前两种策略只会造成车间料件的堆积,如果老板不懂管理的话,很容易成为一种正常现象。管理人员不辛苦、急货也生产出来了、工人也拿到了足够的工钱,这是一种对生产管理人员而言最有利的策略。他于是选择了这种策略,但害苦了企业。因为这么多的料件堆积,再加上仓库的堆积,可以要了企业的命。
上述例子说明大量的中小私企的管理问题并非出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上,而是当人们在管理工作中面临多种选择时,往往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但导致的结果却是企业的混乱和无序以及成本的居高不下、出货率极低、品质不稳定等等。
管理人员和老板都从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出发来处理事情,是目前中小私企管理落后的机制上的原因之一。看起来,似乎对老板有利,自然就对企业有利,两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对老板有利的策略对企业并不总是有利的,比如老板为了赚快钱,根本不考虑企业的信誉、不考虑员工的流失,这对企业的肌体是极为有害的。而对企业有利的事情,比如管理架构的搭建、责任体系的建立、制度的导入,对老板当前来讲又不一定有利,可能造成老板收入的暂时减少、老板权力受到约束、老板的个人感觉有些不爽等等。这些都说明简单地把企业利益与老板个人利益划等号是不切实际的,把对老板个人有利的策略视为对企业有利的策略是错误的。
现在的中小私企,严格来讲,就是缺乏真正完完全全对它负责的人,不论是老板还是管理人员,都不是完全对企业负责的,大量的人都是利用它来得到个人眼前的利益。所以才会出现有些老板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想交给别人,因为他只想挣钱,根本不想管企业,但凡有可能他连企业都不想办,真正想办企业的老板也有,但很少。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