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动态 >> 正文

公众风险沟通科普体系建设

企业报道  2025-09-29 10:17:02 阅读:952


  技术风险不可避免,恐惧多源于“不理解”。把大冶的工程现场做成“日常可逛的科普场”,是降低社会阻力的强效方式:在站内设置“氢燃烧产物是水”的演示,在观景台讲解“为什么要降低船…咳——为什么要降低压缩机启停频率来稳态供氢”,在洞体模型上演示“压力—温度—容积”的关系,让抽象原理具象化。

  沟通要“对人群”。对通勤市民,强调“公交更静更净、更快补能”;对周边企业,强调“副产氧近端可用、成本可控”;对监管与应急部门,强调“监测留痕、演练常态化、处置可复现”。把不同关切嵌入不同话术,效果更好。

  要让“透明成为默认”。公示“零事故天数、报警—处置时长、站内可用率、日加注车次”,偶发事件也及时复盘发布,避免“信息真空”滋生谣言。国内“全链条运营仍在探索阶段”,越公开,越稳心。

  把“社区故事”讲出来。平原村“环境好了、产业有了、家门口能上班、黄桃网上俏销”的叙述,比任何技术术语更打动人。技术改变生活,这句话需要生活来证明。

  最终,把科普做成“城市记忆”。每年在矿区生态园办一次“绿电绿氢节”,让孩子们用一条公交换乘、一张能量流动图,理解这座城市的新底色。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