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动态 >> 正文

跟一个城市分不开的人

企业报道  2016-02-25 05:46:51 阅读:352

  

  外国人不了解天津,我觉得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天津。

  《城市地理》问我:“你的博物馆和瓷房子已经成为天津的旅游景点,这让世界了解天津多了一个渠道。但这些文物本身与天津的关系有多大?他们属于天津吗?”我说:“天津离北京很近,曾经辉煌过,离宫里近,就有很多家具和瓷器,甚至溥仪、溥左都在天津住过。天津有皇家的文化,而且天津的皇家文化已经文人化,文人的文化已经市民化了,所以天津出过很多的收藏家和玩家。我的收藏也都以天津本地的为主。”

  最近几年,天津蓟县发现了好多处窑址,都是宋代或者辽代的,非常珍贵。天津的石头和瓷器特别多,光明清的罐我这里就有4000多种。而这些年天津的文物也流失了不少,我的好多藏品都是花了很多钱从国外买回来的,属于抢救性的收藏和保护。而且我从来不卖我的藏品,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钱。

  还有很多。比如袁世凯在天津的四合院,由于年久失修,又刚好处在地铁的出口,所以需要搬迁重建。我们花巨资买下来,一片瓦、一根柱子都编号,拆回来放在库房里,现在还没买着地,地买好了我们再原样不变建起来。这属于天津的珍贵历史,不能消失,我觉得我也有责任去做这些事情。

  每当有人和我谈投资和发展的话题,我都这样表态:与其说我在投资,不如说我投入的是人生经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市场投资也如此。

  我觉得一个人必须有责任。天津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城市,同时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儒家思想在天津积淀很深,这也塑造了天津人讲理的性格,正如我本人一样。餐饮业最要讲信誉。我在刚创业之初就想到,有了钱第一件事要帮助动物园,因为天津这个大城市的动物园动物很少,于是我买了丹顶鹤送给动物园。当时30多家媒体报道我们酒店,吸引了无数访客。所以我觉得我跟天津是分不开的。

  在我的企业里,每一位管理层人员都来自于基层,而每一位员工只要努力,都将会有机会进入管理层。我让员工看得见希望,可以自己勾画美好的蓝图,我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他们的职位,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我还安排不同层次的培训,特地从财经学院请来首席教授给管理层讲“如何带好你的团队”,“营销技巧与创新”;给员工讲“服务规范、服务技巧、服务标准化、提升品牌、接待礼仪、饮食绝招”等等;还给员工们讲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以“今天我为企业献力,明天企业为我骄傲”为题展开讨论。每年我都组织员工出外学习,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要让我的企业、我的员工不断更新、不断发现新的奶酪,不做井底之蛙,走在潮流的最前列,做新一代的弄潮儿。

  当天津市名片

  如今,粤唯鲜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过亿元资产、跨行业、多连锁的知名品牌集团。它旗下有8家子公司,其中3家“能吃的博物馆”,即: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更是蜚声海内外。张连志的祖家,是盐商,皇帝时代的盐商,他继承了血脉。“碎片也有碎片的玩法”。甚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收藏最多文物的酒家。

  2002年,亚欧财长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期间,张连志接到从市政府打来的电话,各国的财长们点名要到粤唯鲜酒楼用餐。粤唯鲜酒楼之所以让各国财长们如此倾心,其实是酒楼闻名遐迩的雅号———“能吃的博物馆”。

  酒楼里收藏了上自春秋秦汉,下至满清民国近4000件文物,种类涉及佛像、古代家具等门类,藏品之盛,蔚为大观。2002年,粤唯鲜因此赢得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粤唯鲜不仅是一个餐馆,更是一家博物馆,大家可以一边用美食满足食欲,更可以徜徉于文化、历史的长河,感受文物的巨大魅力。

  接到从市政府打来的电话后,张连志又兴奋又紧张。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接待如此高级别的国际官员还是第一次,这个接待让叱咤风云的张连志忐忑不安。

  “我开会,把所有的经理,包括领班以上的中层干部全召集起来,我说这个任务只许干好,因为咱不是代表天津,而是代表中国。”

  打扫卫生,重新装修,里里外外忙得一团火,但张连志心里总觉得有缺憾。怎么样才能把酒楼做得出色?让外宾们觉得粤唯鲜名不虚传?张连志灵光一闪,把眼睛盯上餐厅一进门就能看到的那面墙。

  中国的古瓷器,在世界上无人能比,张连志想把各个时代的瓷片贴在墙上,把它做成一个展览中国瓷文化的橱窗。“我招来几个人,冲瓷片,用‘八四液’把脏东西都拔出去,然后弄定大理石胶,再用白洋灰就开始干,连续干了3天3夜”。经过紧张忙碌,终于在各国财长到来之前顺利完工。

  当外宾们跨进粤唯鲜的大门,走到瓷片墙跟前时都惊呆了,张连志回忆起令人振奋的场面:“我给他们当解说员,讲我们瓷文化、唐三彩,中国的文化让他们惊呆,我觉得我心里头特别特别的快乐。”

  世界各国记者们的照相机全都对准了瓷片墙,灯光闪烁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也把张连志的心给照亮堂了,他灵感大动:一面瓷墙大家就如此激动,要是我把整座房子都弄成这样,效果会如何呢?

  他的思绪落到了3年前花3000万元巨资买下的一座法国老洋楼上。

  这座位于天津赤峰道上的法式建筑,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过去曾是银号,紧邻张学良的旧居。对于张连志来说,这些法式建筑是他童年岁月里最动人的风景,承载着深深的父爱,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童年艰苦生活的磨砺,形成了张连志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顽强性格和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志,同时也使他和老洋房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张连志梦想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钧瓷、龙泉青瓷、定窑白定等古瓷碎片做砖瓦,用来装修这座法国洋房,把它做成一座举世无双的瓷房子。这个念头让张连志如获至宝,激动万分。

  一幢法式旧楼,穿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它将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瓷房子。

  张连志找来施工队,说出自己的装修计划,工人们却犯难了:装修洋楼,却没图纸,图纸都在张连志的脑子里,工人得听他用嘴把图纸给描绘出来。“我天天给他们讲就是讲不通,他说我们干不了,我又找人,找了很多施工队”。后来,张连志求助于曾经为他装修过“能吃的博物馆”的工头小戴,装修洋楼的工程才得以完工。

  成为爱国符号

  站在这栋由他一手设计打造的瓷房子前,张连志会有一阵恍惚,他无法确定,这是他长久收藏“毒瘾”的疯狂宣泄?还是他为世人营造的奢侈梦想?抑或是在进行着的一场宏大历史叙事?惟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又是他的一件艺术品收藏:华贵中有古拙、奢侈中透着厚重,张扬的个人色彩中铺陈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古韵。

  张连志用这种古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2002年,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海中盘旋,最终成形———他将仓库中的瓷器悉数拿出来,以斥资近3000万元买来的法式小洋楼为模板,开始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梦幻之旅。

  “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瓷房子主人兼总设计师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

  站在马路上,穿过栅栏向里望:一座5层楼高的小楼披着阳光静静矗立,在楼顶蜿蜒出5个英文字母“CHINA”,字母之间首尾相连,如同巨龙在空中飞舞。龙体字母的左边,是高高伸向空中的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这也是用红釉瓷拼贴而成。而用水晶镶嵌而成的“2005年9月15日4时33分”字样至少有3处,张连志说,这是“神六”飞天的时间,这一刻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一时刻。甚至,他会在侧门的门楣上用红釉瓷片拼贴了“我爱祖国”四个字,字体不大,斜斜地靠在小门的左上方。

  张连志觉得瓷房子虽然漂亮,但周围没有漂亮的建筑作为衬托,显得孤零零,于是他决定用瓷瓶造一面“平安墙”。这“平”,取的是瓷瓶的“瓶”的谐音。创意不错,可造一面墙得要整整635个瓶子,而且古瓷瓶价值连城,怎能随便往墙上堆?这不是糟蹋东西吗!

  做平安墙,比装修洋楼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工人们听张连志说出的设计,都觉得这活没法干。张连志发疯似地干活,工人们受不了了,好几个人嫌累要卷铺盖走人。

  整个身心都扑在这面墙上的张连志干脆吃住都跟工人在一起,把一颗心、两只眼全都放在工地上。张连志天天和工人们在一起,时间一长工人开始把张连志当成了哥儿们。“很有效果,他们说张总你又疯了,大疯子带小疯子,就是这样的过程,吃饭在一块唱,喝酒在一块聊。其实人与人之间在于沟通,你沟通的越近,讲得越明白,就越有感染力,就会实现你的目标”。

  这道墙由635个瓷瓶串联而成,像是一条威武的巨龙,更像一道凝固的乐章。张连志看着这面合心合意的平安墙,心里乐开了花。

  追求完美的张连志打算在瓷房子的南墙壁外做一条长达700米的瓷龙。

  “我觉得能代表咱中国。你再大胆飞跃一下。”

  平安墙、瓷龙完工之后,为天津市贡献了一个天下无双的艺术景观。

  张连志的“瓷房子”是一件完全创新的艺术品。他为这些文明的碎片赋予了新鲜的时代寓意、赋予了第二次生命,这是张连志的美学追求。

  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子

  这一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张连志所有的古瓷片收藏。到目前为止,“瓷房子”已经用掉了4亿多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瓶和碗、500多个瓷猫枕、300多尊石狮子、一尊清代琉璃狮子、300多尊佛像、12尊小瓷人、1尊石象、几百件明清时期家具……即使在“瓷房子”的下水道,都贴满了明清时期的瓷猫枕和天然水晶,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昂贵的下水道。

  儿时天真的嬉戏,创业时艰难的拼搏……记忆中的一切,伴随着这件巧夺天工艺术品的出世,又全部浮现在张连志的脑海中……

  2005年,一个元青花大罐在伦敦拍卖会上卖到了2.35亿元。普通人的家为了装修,用到古董时,通常在屋子里摆几件,营造一下氛围就适可而止。而真正的收藏家,总是会宝贝似地揣着自己的藏品。可是,有人把价值连城的古董像砖头、瓦块一样去装修一座法国旧洋楼。有人说他这么干简直疯了。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来装修这所房子,他是干什么的,哪来这么多收藏品啊?

  收藏家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像张连志这样用古董来装修一座价值连城、举世罕见的瓷房子的收藏家可就前无古人了。

  “来这里吃顿饭,起码要早3天订位”。

  其他两间分店———“古雅博物馆”卖的是火锅,但放了216把老枪和一些西式家具如老钢琴;“隽祯博物馆”卖的是中餐,但用上了3000件明清家具。

  3间“博物馆”每天客流量达到2000人次,其中一半是外国人。经过“古董调味”,“粤唯鲜”成为了天津的名牌。张连志把在市动物园助养的3头长臂猿起名为“粤粤”、“唯唯”、“鲜鲜”。

  张连志总是强调,在他的瓷房中,4亿件瓷器和瓷片就有4亿个故事,它们会迸发出最鲜活、最原始的生命,其中的刚烈和凄婉,那裹着历史而来、顶着孤傲而生的模样,那如悲、如喜、如梦、如烟的存在,会促使有缘的人去追寻历史的根源。

  张连志已把粤唯鲜饭店变为了“博物馆”。5年来,瓷房子已用掉4亿件古瓷片(宋元钧瓷为主,加上少量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天津是港口,海底有不少运瓷器的沉船)、5000多个瓷瓶(包括唐三彩、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清青花、清粉彩、清珐王郎彩、清五彩等)、4000多盘碗(由宋至清各时期,还包括“粤唯鲜”打破的)、500多头明清瓷猫、500多尊石狮子(唐宋元明的汉白玉狮子,多为官器)、300多尊佛像(以北魏、北齐、东魏、唐宋为主)。“收藏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欣赏它的精美、领略它的独特。这也正是我为之痴迷的根源。”他说。

  他可以面对着一件家具整天不吃不喝,偶得一件精品,可以兴奋得几夜不睡。他也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与古家具“对话”。

  正在建造的瓷房子里,有一个半地下室,在这里有一个很隐蔽的地下通道,虽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个地道究竟通向哪里,但它的入口处已被瓷瓶和石墩装饰得很有特色,凡是来看的人都会被它吸引。

  守在这个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成为它的主人。而这7年之间,那种惦念与牵挂,坚持与不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是没有办法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的。经过7年的盼望与等待,张连志把这好不容易才拥有的珍贵物品搬进了他倾尽5年心血打造的“瓷房子”里,安置在最醒目也最有特色的位置。

  动物保护者

  张连志认为生意并非事业,他要做的事业不仅仅是赚钱的生意,还要为社会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他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15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对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关爱。粤唯鲜集团每年都要慰问在津的中外优秀教师、军烈属和公安干警,为残疾人、军烈属、下岗职工、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洪涝灾害地区的灾民们捐款捐物数百万元。

  张连志还是一个慈心仁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不仅是世界上认领大熊猫、丹顶鹤、白颊长臂猿的第一人,也是慷慨救助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的无私斗士。为了表彰张连志对社会的特殊贡献,1995年,他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宝鼎奖。这在中国内地还是第一人。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连志身兼诸多社会职务,如:人大代表、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慈善协会理事、佛教协会理事、动物慈善协会理事、动物园名誉园长、天津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等等。

  近年来,张连志还在《刘少奇1949年在天津》、《生死十七天》、《江湖笑面人生》、《红旗谱》等诸多电视剧中频频露脸。虽说角色各异,戏份各有轻重,但初涉影视的他,却都有上佳的表现。

  他说:“演戏不单要全情全心投入,还要学会把握何时入戏,何时出戏。”这正好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关键所在:“时机”、“胆略”、“真诚”和“忘我”。这是需要用大智慧去成就的,而张连志就是这样的成功者。

  张连志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其中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更是频频投入,从1990年集团成立至今多次对野生动物奉献爱心。

  1993年年底认养了一级保护珍禽丹顶鹤19只;1994年年底,出巨资将落入贩卖者手中的一只2岁的白颊长臂猿买回,并取名“鲜鲜”,并无偿捐献给天津动物园。白颊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使白颊长臂猿能繁殖后代,长期供游人观赏,张连志又出巨资从广州动物园选购两只1岁的雌白颊长臂猿“唯唯”、“粤粤”送给天津动物园饲养,让本市有了“长臂猿家族”。在天津动物园的专业饲养和悉心照料下,张连志捐赠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长臂猿首次在津繁殖成功。1998年,当时天津动物园惟一的一只大熊猫“寨寨”已经28岁了,相当于人类古稀之年,生命已是指日可数了,张连志经多方运筹,几赴四川卧龙,出巨资认养一只16岁的大熊猫“兰尼尔”,由天津动物园饲养。2003年,集团又出资从北京动物园认养一只大熊猫“永永”。2004年2月26日,粤唯鲜集团把有着“英雄母亲”美誉的北京动物园熊猫“永永”运到天津动物园,从那时起“永永”更名为“越越”。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张连志有着一颗热爱动物的心,他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支持使他成为了天津动物园的老朋友,更使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野生动物的好朋友!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