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本报道 >> 正文

改扩建之余 博物馆是否能用建筑保留城市记忆

企业报道  2017-12-27 17:10:33 阅读:212

  

  来源:弘博网

  原标题:改扩建之余,博物馆是否能用建筑为我们保留“城市记忆”?

  现阶段是博物馆高速发展的阶段,多样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层出不穷,老馆的改扩建活动也在大规模地进行。例如,2007年国家博物馆在现有场馆的基础上改扩建,2014年更新后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今年西藏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启;此外还有正在进行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刚刚完工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等等。

  博物馆的新馆建设或者改扩建工程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场地、设施的更新为藏品的保护和展出提供更好的保护环境,更优质的展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但是,其中一些新建的博物馆建筑往往充斥着一种廉价的现代感,与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并不相符。我们不禁担心,这样的博物馆建筑是否会减少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的底蕴?同时我们又注意到一些含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老建筑却无人问津,并且往往面对被拆除的局面,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历史的损失。

  如果我们对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使其成为博物馆场馆,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面向国外

  奥赛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坐落于法国巴黎赛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奥塞博物馆的原址最初是行政法院和皇家审计院的所在地,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大火烧毁。后来为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修建成火车站,在1940年即已没落,1986年将火车站改建成奥塞博物馆。

  改造工程采用了意大利女设计师奥朗蒂的设计,大门开在西侧,由西到东是一个长100米,高32米的大厅,大厅两侧是一间间独立的展室。两侧展室各有三层,主要陈列绘画作品,以收藏19、20世纪印象派画作为主。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建筑前身是泰晤士河的发电站。1992年,为了让日益扩充的艺术藏品有更好的展览场所,泰特决定让瑞士建筑师事务所Herzog&DeMeuron重新改造闲置的发电站,将其转变成美术馆,并同时保留原发电站的特色。

  这次改造不仅活化了一座建筑,更活化了一片城市区域。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同期竣工的千禧大桥连接了伦敦南岸的新城区和对岸古老的金融区,伦敦政府也借这个成功案例的机遇,把原来萧瑟凄凉的南岸发展成文化区域。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馆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馆所在的岩石区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英国舰队首次登陆点,艺术馆的老楼部分曾是当时海事部门的办公楼。

  2010年,艺术馆把旁边的停车场改造为新馆,新馆由黑白方块组成,新旧两座建筑在外面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但设计师特意遵循老馆的装潢来设计新馆的内部环境,实现了两座馆的无缝衔接,而且MCA咖啡馆享有眺望不远处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独特视野。

  针对国内

  在建国初期,博物馆馆舍多是选择利用历史建筑改造而成。1955年建立的首都博物馆是利用国子监街上的孔庙建筑;1950年重建的广州博物馆馆舍为创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的镇海楼。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污染严重和经营较差的工厂被关闭、废弃。但由于厂房本身结构依旧坚固,加之包含了很多历史记忆,有些被改造成了艺术区或者各种主题的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啤酒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博物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保留了过去的整体车间环境,还原了当时的生产情况,并展出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许多相关物品、图片和资料,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扩建而成,而城市未来馆的前身则是建成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博物馆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厂房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同时又刻意保持了时空跨度上的明显痕迹,体现了新旧共存的特有的建筑特征,以一种历史叙事的方式结束了其辉煌的工业时代的使命。它的落成,与展示古代艺术的上海博物馆、展示近现代艺术的中华艺术宫互相呼应,使上海艺术展藏的格局更为完整,脉络更为清晰。

  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

  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原是兵器制造工厂。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闲置的厂房与恬静的环境吸引一批民间文化机构聚集在这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保留工业遗址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文化艺术、商业休闲、创意设计三大功能区,同时建设“汉阳造艺术中心及博物馆”、滨湖景观带与绿色生态景观带。

  老建筑改建为博物馆,需要注意什么?

  2017年10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11月6日予以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对文物建筑的开放要求和标准、日常维护和保护还有开放后的功能类型作出规定,这一导则为我国文物建筑的改造、开放提供了机会,给予沉寂多年的文物建筑新的生机。但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

  原真性理念是指,在历史建筑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尊重建筑本身以及它的创作和发展的理念,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尊重原物”。把老建筑改造成博物馆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原状”,保留原有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内容。改造既是对建筑的保护也是对其背后的文化的延续,不能以“改造”为由对老建筑进行过分的修整或拆除,这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2。改造不只是盖房子

  当老建筑被打造成博物馆时,它的改造工作活动就应该符合博物馆的标准。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已经具备很吸引人的建筑环境,很容易吸引大批观众,但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建馆的最基础的还是丰富的藏品,没有藏品,观众进入博物馆看什么!?所以,在博物馆选择新馆建筑时要考虑老建筑的历史故事是否与自身的主题相符,建筑空间和建筑内容是否能为馆所用;同时也要思考博物馆原有的建筑该如何继续使用,不能让旧馆成为新的资源浪费。博物馆还可以利用老建筑的丰富历史信息进行更多的社教活动,完善博物馆的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

  3。新旧馆结合

  除了利用其他老建筑,博物馆旧馆本身作为充满文化底蕴的老建筑也可以继续加以利用。博物馆新旧馆的结合不仅是新旧建筑空间的重构、联合和室内流线的组织重组,还要保持新旧馆的连续性。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其与忠王府结合起来,延续原有的建筑风格,“修旧如旧”的忠王府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我们对含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建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下来,保护之后就要“合理利用”。我们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当然,利用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对老建筑的利用方式不仅限于改造成博物馆,还可以转变成饭店、酒店等其他形式。其实,改造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老建筑利用起来,让它在社会发展中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另一种保护方式。

  结语

  20世纪60至70年代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曾提出“相似性城市”这一概念,建筑形式是某一地点的历史,代表了人们对事物的共同记忆。观众的“城市记忆”是要靠具象的东西来还原的,博物馆的展品可以为他们讲述历史,让他们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本来面目,但博物馆的建筑却是观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也是将他们带入参观氛围的引领者。所以说,博物馆的建筑不仅是为藏品提供一个保护和展示的空间,更是观众参观的一部分,是城市的历史符号。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城市记忆”日渐消散,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应当承担起保护“城市记忆”、延续“城市记忆”责任,应该从自身做起,对一些含有历史信息的老建筑加之利用与保护,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