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柱,字中洲、号老神。1958年生人,自幼喜爱书画,七十年代在北京服役期间,曾受教于李苦禅大师学习国画。现以“刻铜”为业,其事迹和作品曾多次被《河北日报》、《河北画报》、《燕赵都市报》、《艺术中国》、《河北电视台》、《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烟台日报》、《新华网》等诸多媒体宣传和报道。现为全国唯一一位以传统技法(手持刻刀直接刻铜)的艺术家。以诗、书、画、刻于一体,以艺术品的标准来创作,被誉为“当代寅生”。现为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柱不仅擅内画、刻铜,其所刻象牙作品也备受藏家青睐。但不论是内画,还是刻铜、刻骨,他都从未拜师学艺,完全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刻苦自学成才,就是他刻铜用的工具,也是自己摸索、研制出来的,在工艺上他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绝活儿”。自幼喜习书画,在京服役期间曾得李苦禅、董寿平等书画大师的面授。后被古代刻铜大师力作折服,自制刻刀,大胆实践,经过了无数失败之后终练成手持刻刀刻铜的绝技,被誉为“南孙北宋”(南孙系孙建明,擅锤子刻铜,北宋即宋国柱),其作品颇受藏家及书画家的厚爱。收藏大家、刻铜艺术研究专家周继烈先生称“民国后无刻铜高手的说法,错矣”,宋国柱“其作品堪舆张氏兄弟(民国时期的刻铜大师张樾承,张寿承)媲美”,“手工刻铜乃当今第一人”。最近公布的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中,在传统美术一项中,刻铜艺术也被列入其中。其申报地点即为衡水饶阳。宋国柱被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被授予第三届“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2013年8月作品入选《中国书画艺坛骄子》。
2013年9月作品入选《中国书画艺坛十大骄子》。
2013年11月出版《宋国柱刘大为——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2014年3月作为特邀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并被百家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2015年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艺眼看世界》栏目专门派出摄制组来到衡水市,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衡水市艺术家宋国柱进行专题拍摄,欲把手工刻铜这项技艺更好的宣传,为中国传统手工刻铜技艺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使这项一度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再次获得生机。由于老神刻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作品供不应求,其价格五年间翻了十倍。
据介绍,因手工刻铜,对于从事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要求,需要诗、书、画、刻等多个艺术层面的艺术积累,学习门槛高,学习过程漫长、艰辛,往往是爱好者多,有志从事者少。为将急需新一代传承人的手工刻铜发展、发扬下去,宋国柱在慕名而来的众多求艺者中,遴选出田先进、肖国权、白砚民、冯彦桥、曹彦辉五人为弟子,为手工刻铜技艺的传承培养新一代人才。
宋国柱说,“刻铜艺术在民国清末的时候特别兴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书写工艺的改变,刻铜艺术就消失了,该技艺面临失传,我对该技艺本身喜欢,并试着刻,这一试就是几十年,就把这门技艺拾了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假如我一走就把这门技艺带走了,这些年也想收到称心如意的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选上了几个认为不错的徒弟,我很高兴,这门技艺终于找到传人了。”
宋国柱表示,能够收到五位既有天赋,又能认真、吃苦的弟子,他很欣慰,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夙愿,终于可以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宝贵刻铜经验,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让手工刻铜技艺之花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永远灿烂盛开,把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据宋国柱介绍,来自衡水市书画界的名家、衡水市委宣传部和衡水市文联的相关负责人、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见证了此次收徒仪式。
宋国柱作品1
宋国柱作品2
宋国柱作品3
宋国柱作品4
宋国柱作品5
宋国柱作品6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