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自治县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纪实
■ 冉茂斌 本报记者 红淑 重庆报道
●《花田梯田晨光》 田耘
●家在酉水
● 《乌江画廊》 唐勇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酉阳自治县全面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不断补齐乡村生态短板,全面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在提升村容村貌和绿色发展上做足文章,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纵深推进环境革命,打胜乡村振兴第一仗
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酉阳自治县坚持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纵深推进农村环境革命,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打好了乡村振兴第一仗。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村容村貌,酉阳着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现象,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近两年,酉阳加大环卫设施设备配置,共计投入资金13238.969万元。启动新建日处理能力150吨垃圾焚烧站1座(铜鼓站点);新改建乡镇垃圾中转站37座,实施存量垃圾治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0%以上,顺利通过市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是事关农村长远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酉阳自治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2540户完成了改厕工作,达总投资543.2万元。坚持依法治理,酉阳颁布实施了《酉阳自治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出台了整治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不断推动全县垃圾治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 《木叶瀑布》 冉于平
全面实施水环境生态工程,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及农村绿色画卷。怎样将酉阳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酉阳积极推进五大环保行动,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的项目实施中找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
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和保护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紧密配合下,县环保局克服各种困难矛盾,积极指导并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县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78座,建设配套管网649.55公里,总投资65185万元。其中: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2148万元、乡镇配套管网投资33037万元。实现了乡镇、村聚居点(常驻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18年,县环保局启动实施深度贫困乡环保扶贫项目,投入3429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乡级污水处理设施3个,村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个,集镇二、三级管网6.9公里,村级二、三级管网2.6公里。投资3265.85万元,启动全县江河库区网箱围栏设施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开展河道河岸清理专项行动56次,清理河岸垃圾844余吨,打捞漂浮物962余吨,依法拆除渔业网箱养殖及库弯养殖设施13.2万平方米。乌江、酉水河、龙潭河、阿蓬江等县域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三类标准以上,全县6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随着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水域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扎实开展,酉阳自治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另一生态工程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近年来,酉阳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扎实推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完成东风坝、乌江流域关闭搬迁禁养区生猪养殖场19家、1.1万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经初步统计,2017年酉阳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配套率达到7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7%。2018年,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农委要求,酉阳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工程整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养殖场户,并组织人员到场到户进行了实地指导建设。总投入500万元完成60家养殖场的关闭搬迁,1153家养殖场 (户)完成“一场一档”清查任务。
●酉阳大板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 唐勇 摄影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乡村绿色发展空间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酉阳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优化乡村绿色发展空间格局。
出台《酉阳自治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编制县级57条河流和59座水库“一河(库)一策”实施方案,完成440公里城镇河流岸线、1719公里河道和59座水库规划与划界。编制完成《酉阳自治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扎实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613.91平方公里,占县域31.22%,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分别与秀山、黔江签订酉水河流域、阿蓬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组织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2018年,酉阳完成各类营造林26.46万亩,落实天保工程管护面积347.3万亩,完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兑现面积206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529.7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6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71%。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个,预计新增耕地4875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19.08万亩,耕地保有量146.62万亩;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加强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和整治。深化“绿盾”专项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设立了大坂营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开展《重庆酉阳三黛沟大鲵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依法关闭双银汞矿厂,搬迁采石场1家、畜禽养殖场12家和6家农家乐。编制《酉阳自治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18年,完成重庆海北、湘台等5个电解锰企业遗留渣场封场闭库整治和万博、中节能等涉重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工业园区工业固废处置场建设;规范污泥无害化协同处置,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场。酉酬水库良好湖泊、乌江水体达标等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开展农村土壤环境污染详查工作,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29家,划定详查单元40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291个,完成国控11个土壤监测点位采样。近年来,酉阳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9个。动工建设乡村旅游项目42个,启动板溪叠石花谷、楠木十里荷塘、桃花山谷等一批田园综合体。2018年11月,酉阳成功获评“中国气候旅游县”称号;在“发现重庆之美——百万网民点赞重庆最美河流”活动中,阿蓬江入选十大最美河流,龙潭水库入选十大最美水库。
一直以来,酉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随着各项环保工作的深入推进,酉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0年以来,按照PM10的监测标准,酉阳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至2015年,酉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3天,是酉阳自治县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2016年以后,酉阳开始升级采用PM2.5监测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依然排名全市前列,2017年、2018年,酉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达347天和362天,列全市第一位。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举措,酉阳县域生态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石泉苗寨 邱洪斌
聚力传统村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重庆市市“多规合一”成果及村庄规划的内容,酉阳在充分征求政府、专家、村集体及村民意见前提下,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为止,全县 13个传统村落已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保护发展规划已划定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初步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多举措推进传统村落建设。依托传统村落建设项目和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按照每个村300万元的补助资金标准,共计投入6600万元,稳步推进22个传统村落村整体风貌的提升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建设富裕、美丽乡村必须牢牢把握生态优先这一红线,筑牢生态屏障,补齐生态短板。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积极的污染治理与生态发展,未来的酉阳,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43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森林覆盖率达57.5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