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投放约千台移动充电机器人,为商场、写字楼和社区地下停车场提供“车位即充”的服务。这类机器人通过自动导航到达车辆旁完成充电,车主无需寻找固定桩位,提升了城市充电的便利性和空间利用效率。移动补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为新能源汽车城市使用场景带来更顺畅体验。
从企业运营角度看,移动充电机器人体现了“硬件产品+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运营方通过App调度、充电计费和运维管理形成数字化平台,按停车场需求进行灵活布设,降低了传统固定桩建设的场地和改造成本。对物业和园区来说,机器人可在高峰时段机动补位,提高充电服务的覆盖率;对电网侧来说,平台化调度便于与峰谷电价、需求响应联动,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效率。
未来,移动充电机器人有望与自动泊车、车路协同和社区微网进一步融合,形成“停车—补能—管理”一体化的新型城市服务。随着高密度城区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这种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智慧补能方案,将成为企业拓展城市能源服务、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赛道。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