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指出,云计算已从单一基础资源供给转变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底座,有必要通过标准体系升级,为产业发展和应用拓展提供统一“语言”和技术规则。指南从硬件、软件、服务、应用、网络、安全六大板块梳理了现有标准和亟需完善的空白领域,提出到“十五五”中期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开放兼容的云计算标准体系。
最新发布的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和“数据即服务”“安全即服务”等新模式持续涌现,云计算与工业、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
在这一背景下,标准体系不仅要解决资源计量、服务质量、接口兼容等共性问题,也要兼顾行业差异,在政务云、工业云、医疗云等场景形成一批可推广、可验证的应用标准。指南提出,要鼓励产业联盟、开源社区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标准制修订,推动我国云计算标准同国际标准的交流互认。
对企业和用户而言,标准体系的完善将显著降低“上云用云”门槛。云服务提供商可在统一标准下优化产品架构和运维管理,提升跨云迁移和多云协同能力;行业用户则可更便利地进行方案比选和系统集成,减少锁定效应,提高投资回报率。
从长远看,随着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演进,围绕算力、数据和安全的标准体系还将不断扩展,为新质生产力成长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与制度基础。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