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ABC日报2021年8月11日报导,根据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研究报告显示,半导体为新时代发展之核心,其重要性与工业革命之石油相当,为21世纪日常生活中,数位产品不可或缺之元件。近几年美国与中国之贸易衝突不仅对全球半导体晶片供应链造成威胁,亦影响全球消费性电子产品之生产。
欧洲最大中国研究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报告称,依据「中国制造2025 (Made in China 2025) 」计画,中国採取双循环模式(circulación dual),规划逐步以国内技术取代外国技术,以奠定中国科技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之基础。半导体为所有技术之基础,多年以来半导体晶片一直为中国第1大主要进口产品。统计资料显示, 2020年中国晶片进口额为3,500亿美元,为第2大进口商品石油之两倍。中国制造2025计画之目标为于2025年实现70%半导体为其国内生产。惟亚洲以赛亚科技调研机构(Isaiah Research)执行长Eric Tseng指出,目前中国半导体国内自产之比例仍低于20%,爰欲达70%之目标尚须更长时间。鉴此,中国持续加强发展半导体产业,于2021年6月宣布第三代半导体(注:第三代半导体包括5G高频通讯、卫星通讯及不同材料之晶片等)研发制造为中国重要新兴产业。
美国为防止中国崛起,对中国半导体业者採取制裁措施,影响福建晋华积体电路公司(Fujian Jinhua Integrated Circuit)及华为及中芯国际(SMIC)等大小业者。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品採取关税制裁,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短缺,影响消费性商品生产。小米创办人兼总裁雷军表示,前述情况恐将影响未来2年商品价格。另美国参议院于2021年6月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暨竞争法案(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同意提拨2,500亿美元加强人工智慧、量子电脑(computación cuántica)及半导体等技术发展。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加剧美中贸易争端,全球贸易趋于保护主义及各国均寻求经济发展自给自足。欧洲亦难以于美中贸易风暴中,置身事外。1990年欧洲晶片产能曾居全球市场占有率44%,目前仅为10%,仅荷兰艾司摩尔公司(ASML)拥有全球唯一制造重要半导体之极紫外光微影曝光机设备(máquina de litografía ultravioleta extrema)较具代表性。鉴此,欧盟于2021年3月宣布投资半导体产业1350亿欧元,盼于2030年提高其半导体产能为全球之20%。
台湾及南韩为全球半导体市占率最高之国家。台湾半导体产业厂商逾900家,该产业产值为国内生产毛额(GDP) 15%。台湾半导体领导厂商台积电(TSMC)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该公司于2021年5月宣布,2021年将提升60%之产量。南韩三星电子(Samsung)则为全球第2大半导体公司,2021年第1季半导体销售额达170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成长15%。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