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万岁,你深深弯下的脊背驮起民族的尊严;矿工万岁,你额头闪亮的矿灯点亮华夏的光辉......”
在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有这样一位北移人,长期扎根掘进一线,一腔热情、两条巷道......多少次在夜里下井跟班,多少次在图纸前挥笔纵横,只为给千米巷道一个生动的解释——精品掘进工作面,他就是连采一队队长王宏梁。
立足岗位 做北移精神的践行者
今年48岁的王宏梁如今已经守着千米井巷默默耕耘28年了,对于矿工这份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1991年,刚毕业的王宏梁怀揣着矿工梦,凭着满腔热情,来到蒲白矿务局当了一名掘进工人,从此与千米井巷结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王宏梁就兢兢业业工作,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区队,认真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只要一有空就去了解其他岗位的相关知识,每天起早摸黑刻苦钻研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知识。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成为掘进队机电班组长,让区队领导和员工们刮目相看。
时针拨回2008年4月,当他得知集团公司在陕北建立现代化特大型矿井的时候,他的内心激动了、沸腾了。他立即做出了令亲戚朋友费解的举动:到陕北去、建设新矿井去。如他所愿,来到红柳林矿业公司成为连采一队的一名检修班组长。
作为检修班班组长,他将一台连采机分为25个检修部位,118检修关键点。采取听运转声音是否有异响、看设备油位、润滑记录、部件更换记录、摸部件温度是否异常、闻是否有异味等方法,在日常检修、维护保养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做到听得准、看的精、摸得清、闻的细,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到岗位、到个人、到部件、到节点,实现设备过煤量10000米无误时影响,成为集团公司单面掘进记录的创造者。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被任命为连采一队队长。
从事队长职务以来,他四年如一日坚持定期对每一位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每周五安全学习及每班班前会不厌其烦的强调安全,每班班前会针对当班工作重点、难点及薄弱环节,各岗位都要进行预测预想,讨论并制定应对措施;强化《作业规程》、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的学习;针对掘进工作面有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全面梳理掘进工作面易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员工做“安全明白人”。
王宏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方式,给员工带来无限温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安全王”,他所带领的连采一队安全形势好、生产势头旺,先后荣获中华总工会“劳动竞赛优胜区队”、陕西省能源地质工会“职工模范小家”、陕北矿业公司“安全先进集体”、“安全生产标准化先进集体”,多次被红柳林公司评为“安全先进集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扎根地壳 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掘进现场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也是提升区队管理的主阵地。如何安全高效生产、科学合理管控,王宏梁俨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近年来,我一直担任连采一队队长,肩负着公司安全高效掘进和员工成长成才的重任,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科学谋划,挖掘蕴藏在管理中的本真”王宏梁表示,区队管理要统筹安排,要有挖掘员工潜能和知人善任的本领,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正向激励,用自己的创新热情点燃员工创新发展的热情。
翻开王宏梁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列满了各类工作事项及办理结果。“自己弄明白了,才能管理好区队呀!”在王宏梁的记事本里,仅仅一个预留单刀切槽采垛工艺的解释就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员工从不同角度了解掘进工艺优化及各种方案带来的实际效果。
勇于探索创新,是新时代对陕煤人提出的新要求。王宏梁在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探讨工艺、技术革新的方法。他率先在连采一队试验“四个一”课题研究,仅“联巷开口新工艺”一项技术革新每年就可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50万元。同时,他组织各班组技术骨干利用6个月时间编制的《连采工艺作业指导书》弥补了掘进巷道大断面施工连采工艺的空白。2019年7月4日获得《一种螺纹修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8215817644);2019年8月6日获得《一种巷道全断面喷雾优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8220010461)。
这样独特的改革创新模式使得王宏梁能够总结出最优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不断梳理自己的管理思路,推陈出新,从而走在掘进管理的前沿。
甘为人梯 做青年员工的指导者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开始,王宏梁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引导年轻员工,从设备管理到工艺革新全程陪同、跟踪指导,连采一队青年员工都认为被他“揪辫子”真幸运!不知不觉中,“名师出高徒”的帽子就给他戴上了。四年来,王宏梁注重区队技术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学技术、上岗位,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他累计直接指导年轻员工62人,他们中的多数已成为区队的业务技术骨干,员工刘世文连续两年被该公司评为“创新技术能手”,2018年、2019年累计培养连采机司机3人,梭车司机2人,锚杆机司机8人,一专多能员工达到总人数的80%。
在精心指导青年员工之外,王宏梁潜心课题研究,针对久益梭车随机电缆外护层离层、无法进入卷缆滚筒的故障,他多次、反复试验后发现是放随机电缆时压力过大,电缆拉伸,回收电缆时,电缆松弛,交替作用使电缆外护层离层无法继续使用。此项问题的解决减少了梭车随机电缆的更换次数,每年可节约费用60余万元。根据此类问题,他撰写并在《科技尚品》期刊上发表题为《刍议矿山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与检修》的研究论文。
28年来,王宏梁将满腔热情满腔爱意献给了他的矿山事业,在岗时间远超于在家时间,逢年过节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突破自我,在于如何扩宽而不是想法延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在王宏梁看来,成绩永远属于过去,只能是新目标的起点,只能成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李波)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