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刘自金:梅花香自苦寒来

企业报道  2017-03-03 18:27:33 阅读:811

  ■ 本报记者 冯光国

  《中国商报》记者 刘万平

云南省刘氏联谊总会会长刘自金

云南省刘氏联谊总会会长刘自金

  或许很多人喜欢美丽的玫瑰和高贵的郁金香,但对刘自金来说,他却对梅花更为痴狂。他说:“梅,没有春的百花争艳,夏的碧草繁茂,秋的枫叶鲜红,却独自在寒冬盛开。”这也正是他人生的写照,经历磨难,终绽放光彩,流逸清香,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成就了他。

  童年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孩子尽管先天营养不足,但却迎来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刘自金就生于这样的时代!童年于他的记忆是艰难而美好的。生于乌蒙山区赤水河畔,长于乌蒙山赤水河中,乌蒙山和赤水河给了他童年全部的记忆。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他出生的地方人口众多,山里很难出货,靠包产到户的几亩薄田,乡亲们都很难靠庄稼收成糊口,每年开春的时候,总是难免饿肚子。现在想来,那时候父母亲养活兄弟姐妹真是不容易。

  刘自金的童年,对山的记忆就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只看见院子高墙四角的天空!而他也只能看到家四周大山包裹起来的不规则天空,只能向深处不能向四边拓展。所以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爬到最高的山顶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由于山太高,没有大人带领,是不敢去尝试的。所以直到上初中,才和小伙伴第一次爬到最高的山上,极目而去,山连着山,山外还有更高的山,无穷无尽……

  记忆中刘自金最大的乐趣就都在赤水河里了。青青的河水,在崇山间逶迤前进,养育了世世代代乌蒙山儿女。只要是天气允许,几乎每天都会泡在河里,沿河漂流而下,逆流而上或横渡比赛,不亦乐乎,或是摸鱼比赛,常常是直到天黑才会饥肠辘辘回家。他常说,自己从小就是吃生猛海鲜长大的,那时候饿肚子是常有之事,所以在河里摸鱼抓虾要么烧柴烤了吃,要么直接放在被太阳烤烫的石头上烙,半生不熟就吃,有时候觉得实在是饿了,就直接生吃。想想那时的自己,刘自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最美的岁月

  在刘自金心里,他一直将高中和大学的求学生涯看作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候生活很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常常脚上生冻疮,那叫一个难受。那时候的他正处于人生最为迷惘、思想尚未成熟、叛逆心很强,可他不同于其他孩子,硬是靠勇气和力量,在岁月的磨练中穿云破浪,始终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特别是高中生活,由于是在乡下,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多的也就50来人,少则20来人,且是包含了文理科。基本教学条件具备:教室是二级危房,老师大多是文革前或改革开放后的中等师范毕业生、几个师范专科的就是最高学历,英语甚至都没有科班出身的,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即使是这样的老师,我们还得去找学校领导争取,三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不光是师资力量短缺,就连教辅资料也完全没有,大家都是靠课本上的知识翻来覆去地读,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其深刻的道理。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刘自金却异常地喜欢读书,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

  记得当时整个学校自70年代办学以来没有几个考上过大学,但他们这一届却靠同学们自己摸索加苦干,最终全班同学考上重点大学的4人,普通本科院校的10人,还有各种大专、警察学校的十几人,成了乡下中学的楷模,更让后来的学生有了比照的对象。

  有志者事竟成。刘自金通过努力考上了吉林大学,第一次他从家里出发,一刻不停也不耽误,三天三夜才到达校。刚开始进校的时候没怎么觉得吉林大学好,后来到校看了校史才知道这所长春解放后才建的学校,有许多知名校友,如李四光、工木、唐敖庆等,就是本届中央委员,吉林大学也有超过20位。校风和求知的氛围相当浓郁,平日里大家上课还得抢占座位,周末大家相邀一起去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学习。对于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仿佛来到了知识的藏宝地,很稀罕有那么多书籍,也更加努力地阅读各种书刊典籍和加倍珍惜学习的时光。

  高中和大学的那些日子,尽管已经过去20多年,但对刘自金来说就像是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追梦的起点

  其实刘自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解放军。这个梦想源于他小学一个同学的父亲,当时是志愿军的伤残退伍军人,经常会去他们家听他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尽管老先生双手只有4个指头,但当他谈起战争时却是那样的眉飞色舞,情绪激昂,丝毫没有为自己落下残疾而感伤,往往总让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加之那时候正好是自卫反击战,各种电影、小人书和画报都让自己从小觉得就是应该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去战斗中成为英雄!

  直到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刘自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时候的他正读高中二年级,必须要时时刻刻关注时事政治,因为高考需要,也因为那时已经很想通过电视和迟到的报刊了解外面的世界。小平同志南巡是要解决市场经济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老人家对上海领导的讲话对刘自金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觉得国家已经全面进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里了,和平时期,要的是稳定,要的是大搞经济建设,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振臂一呼,投身到祖国经济建设的洪流中。

  可是事与愿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被分配到一家省级报社当了记者,想想也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刘自金欣然接受,并一干就是11年。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11年记者生涯,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一个壮年男子,为人夫为人父,时光真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脸上的胶原蛋白全无,换成了皱纹、些许白发、生活琐碎中的愁眉、深深夜里轻轻的一声叹息……记者岁月给了他许多许多,有快乐,有成长,有爱情,有事业,有家庭,有朋友!

  刘自金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觉得自己应投身中国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于是他便选择离开记者生涯,转向从事经济工作。他常常跟别人说:自己是很幸运的!尽管小时候过得相对可怜一些,但他长大了,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妙和不可思议!真的非常感谢这个时代,让自己可以展开梦想的翅膀,天地间自由地凌空翱翔。他常常告诫自己,生在如此伟大的时代,如果自己都不能有所作为,那就真是辜负了岁月,辜负养育自己的国家和父母!正如他喜欢尼采的名言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一直在路上

  离开第一份职业后,刘自金加入了一家省级投融资集团公司,开始了经济工作的学习和实践之旅。从办公室打杂开始,从头学起,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是一种快乐,一种可以干自己最想干的事情,终于有了将机遇为梦想插上翅膀的激动而带来的快乐,甚至在全新的学习工作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将所从事的事情或工作当做是一种能为你带来快乐甚至是快感的物件,就不会有累和畏惧,只有动力,和每天昂扬的斗志加燃烧的激情!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开始日夜地学习融资工作,公司管理,没用多久就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了云南百孚兴实业集团旗下一家全资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当他获知公司由于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经营班子调整时,他就勇敢地向董事长提出自己愿意去这家公司负责、接棒,并立下军令状,一年出成效,三年大变样。公司的业务不是小业务,承担着投资金额上百亿的项目,尽管没有干过,他的热情和决心还是打动了集团领导。为了自己对领导的承诺,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多时候只休息6、7个小时,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各种苦乐,自己体会,就像陶渊明讲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样,他愿意的是田园牧歌式的隐者生活,而自己选择的是在滚滚经济大潮中挥臂迎流奋进,恰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退无可退的生活。就像汪国真先生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而今,刘自金挑起云南刘氏总会会长的重担,事事带头,以身作则,为云南刘氏的团结和发展跋山涉水,任劳任怨。云南刘氏能有今天,离不开刘自金会长的辛勤耕耘,他说:“我姓刘,我骄傲!”

  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开放,闻着它的清香,是暗香流动,是勇气的味道……站在树下,深深地感受到梅花的坚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刘自金的人生——梅花香自苦寒来。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