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取得最大赢利,不正当竞争、恶性竞争决非明智之举,竞合才是企业间良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不久前本报报道的伊利和蒙牛选择“中国乳都”冠名青城的特殊时刻发布重大国际合作事宜,竞相为呼市添彩就是最好的印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宋昆冈认为,伊利和蒙牛在作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又相互依存,没有对方就没有如今的蒙牛和伊利。两大乳业巨头的齐头并进,推动着我国乳制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毋庸置疑,竞合就是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是以双赢为出发点,是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途径。在此之前,竞合现象已出现在我国有些行业,如中国铝业集团内部实行大宗原燃物料供销的合作,沈阳和贵阳两大铝镁设计院联合组建为专业化的中铝国际工程公司等。蒙牛与伊利的这一行动,把我国企业竞合发展的道路又推进了一步。
企业竞合发展并不是要否定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要摒弃恶性竞争,强调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基础上取得双赢。这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强和维护我国企业世界竞争力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诚信兴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8月1日出版的著名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刊登了最新一期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遗憾的是,中国品牌再度无缘上榜。《商业周刊》与国际品牌公司Interbrand共同发布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从2001年至今已经是第五届,而我国品牌始终无缘进入,这不得不发人深醒。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只看重了企业间资产和规模的较量,大打“价格战”,甚至形成非理性竞争,搞不正当竞争、恶性竞争。虽然有些企业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得一时之利,但这样的竞争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负效应,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怎样才能在竞争的基础上取得双赢?最重要的是要从经营理念上进行调整,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已经没有哪家企业能够独霸天下。特别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目前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尤其要倡导竞合,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