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官荣
原酒产业的集群效应初显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近几年四川有原酒企业大约2000家。以优势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目的,凭借得天独厚的白酒酿造环境、精湛酿造技艺和产业政策,大量的浓香型四川原酒被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酒厂,这也使得全国市场出现了浓香遍天下的局面。最近十几年随着茅台价格的不断攀升,也让酱香型白酒逐步火了起来,尤其像茅台镇出现了一大批中小型白酒企业,通过向各地客户销售酱香型原酒而生存发展。
原酒整体状态低迷
原酒企业在近两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白酒行业,一些原来需要外购原酒的品牌企业逐步建立了自身的原酒生产体系,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因此,对于外购原酒的需求逐渐减少,加之白酒行业整体低迷,销量大幅缩减,库存量大。这正使处于产业链条上游的原酒企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强调说,“行业的高速发展实质上掩盖了诸多问题,以原酒生产、销售为主的企业整体亦是如此。”在经历了上一轮近乎疯狂的扩张后,诸多原酒企业负债累累,由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债务危机成了破产倒闭的导火索。
品质为本市场乃大
在大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然有小部分原酒企业迎来了小阳春。但目前看来,白酒销售形势严峻,白酒的税率也相对比较高,融资成本高,资金短缺,这些都成为原酒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在这样大浪淘沙的态势下,一些真正将品质作为企业生命的厂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实际上,原酒企业的生存根基就是品质,抛弃过去高利润的怀旧情结,扎实做好原酒品质才是根本。行业大势再不好,消费者饮酒的习惯不会改变,只是需要企业去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而已。
整合为大势所趋
随着酿酒行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原酒交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代表了酿酒行业在精细分工趋势中对优势地域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加工、营销的精细分工是酿酒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它是符合行业及消费者长远利益的科学趋势,原酒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而经过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摆在行业面前最大难题。很多这几年开工的原酒企业扩建项目至今尚未完工,遭遇资金紧张的问题,原酒产品的销售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内忧外困的原酒企业遭遇了瓶颈期。
在2014年建成的四川省原酒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和宜宾万联酒业临港白酒产业整合投资项目就预示着原酒产业链内外资源的整合已经开始。不过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目前业外资本也不像过去对酒业有强力的投资欲望。
营销专家杨毅认为,原酒企业应该从过去简单的OEM商向价值链服务商转变,提升产业链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原酒供应的附加值做出来。产区的一些原酒企业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包装设计资源、渠道策划资源再加上企业的原酒酿造能力为中小瓶装酒企业提供综合的服务,探索出一条原酒企业全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借助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
“大数据”资源整合
对于酒水行业而言,相较于医药、保健等行业,营销方面落后久矣,无非还是依托广告投放来树立品牌概念,依靠消费领袖拉动整体消费。大数据骨头难啃,但总有脆弱的地方,此时强调的就是“聚焦”,也就是所谓的区域化,精细化。根据产业链上不同分支的属性,原酒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介(互联网等)锁定一个省份,抑或是一个城市,发现这一区域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甚至消费规律以及酒企统计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原酒推介,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原酒行业而言,做“大数据”营销其实不难,难的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思维的转变。目前来看,能够给酒水行业出具“大数据”演讲的只有两类网站,一类是全国比较知名的酒水电商网站,另一类就是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可是由于自身的优势反而又成了限制它出具数据演讲的劣势。
大数据是一座还未完全被挖掘的金山,如何系统地开采,还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一个个“圈子”有机黏合在一起,最终成为系统的社会化营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