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敏
人物关键词: 余洪山,26岁;高中肄业;“北漂”;亿万富翁;老酒鉴定专家;茅台藏品量最大藏家。
“比起其他收藏品,老酒进入收藏界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影响却快速扩散,因为有独特价值和不可复制性,收藏价值具有持续性。长期看,老酒收藏肯定不会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将来是市场化的全民参与的收藏品,甚至将借助资本平台,成为资本界的新贵。”
余洪山,现任中国著名老酒鉴定家、收藏家,北交所金马甲收藏名酒交易平台独家运营企业——北京盛世陈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常务理事、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委员会老酒品鉴专家组成员,安徽省收藏家协会酒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藏酒协会理事。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他,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老酒的?
余洪山:这得从北京的老胡同说起,我8岁那年,父母从老家农村到北京谋生,后来在北京一个老胡同里开了个杂货店,一家挤在老胡同口的小门脸儿,一住就是十年。我非常喜欢胡同里的慢生活,这些古旧的巷子里装满了故事,前清的王爷、五四的文化精英、抗战的功臣……每天放学回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巷子里的老人聊以前,那时候经常有一些老大爷、老大妈拿一些老酒到店里问收不收,随便给30、50元就能收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茅台、五粮液,我父亲那一辈人对于茅台、五粮液,是有年代情怀的,加之价格又不贵,所以就收了一些品相完整的放着,当时也卖不出去,就存了下来。这些大爷大妈看着平常,但多是些有故事的人,北京人爱侃,他们过来处理这些“老东西”的时候,顺道就会跟你话一下当年,每一瓶酒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所以慢慢地,我对老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9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以1万块钱卖了一瓶30块钱收回来的老茅台,当时都有点不敢相信,但也是这一万块钱,让我开始知道老酒的价值,知道老酒的时代已经来了。2005年6月1日,我自己在北京的交大东路经营了一家烟酒专卖店,开始有意识地收一些老酒,在网络上跟酒友交流,拜访专家,算是正式进入了这个圈子。
记者:那时候您才十几岁吧?放弃学业没有过挣扎吗?
余洪山: 2005年我才17岁,连开店的手续都是我父亲代办的, 一开始我父母非常反对,但是后来没抵过我的坚持,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不了“好学生”,现在我还经常自我调侃,咱也算是老酒界的“比尔盖茨”了,跟他一样都辍学了,只不过人家辍的是哈佛,而我是北京某高中,现在想来,真的也只有少年的热血才能做出这种不计后果的决定,离开了学校才真正意识到学习的意义,老酒收藏和我现在的企业管理每天都在挑战我的知识储备,促使我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或者是“补课”,人生并不是独木桥,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记者: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藏品吗?
余洪山:白酒收藏也分了些类别,有的专注酒版,有的专注大坛原酒,但主流还是上世纪生产的茅台、五粮液和其他15种中国名酒,统称17大名酒。我的第一桶金应该算99年春节的那瓶茅台,所以一开始,我专注最多的也是茅台,这近十年的时间,我收藏的茅台应该是圈子里最多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前后,几乎没有断代,有100多个品种,2000多瓶。
渐渐地,我与这些老茅台也建立了默契,各个代表时期的包括商标、瓶型、甚至包装的纸张,我都很清楚,很多酒友也会拿一些过来让我帮着鉴定,大家相互把玩、交流,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开上一瓶 ,这是任何收藏所无法体验的快乐。
记者:哪一款藏品的来历是最让您记忆深刻的?
余洪山: 其实每一款酒来历我都记得很清楚,说件最近的事吧,去年,在酒友的引荐下,我有幸结识了年逾85岁的朱金城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在50年代时曾参与茅台酒厂前身“成义”、“恒兴”、“荣和”等三家烧房的政府接管指导工作,是茅台百年传承革新的见证人,是老酒收藏界年龄最长的老前辈。
朱老先生对茅台有很深的感情,有一肚子的故事和学问,我们初次见面,便从早晨聊到了傍晚,一整天,我们从红军路过茅台镇聊到现在,甚至不同时期茅台味道的细微变化,老先生都如数家珍,2016年7月,老先生自觉年事已高,将4瓶解放前的国宝级老茅台转赠给了我。我非常珍惜与朱老的这段忘年情谊,这既是对我追求的事业的肯定,同时在与朱老的交流中,对老酒收藏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记者:您觉得藏酒的乐趣在哪里?
余洪山: 一开始,老酒吸引我的就是那些极具时代记忆的故事,后来知道的越多也就越爱,酒的历史是根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脉络当中,可以说缺了酒,我们的文化史是不完整的。其次,对我而言,我很喜欢每次去“淘宝”的过程,一瓶酒的真伪、价值、最后成交,都是一次精彩的博弈,有时候那种捡到宝的成就感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这种成就感并不是说我因此获得了多大的物质利益那么简单,当然,获利也会让我开心,但那是最初,慢慢的,收藏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态度,代表金钱的一串数字并不会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我现在只会为自己的藏品感到骄傲。
记者:对于“老酒收藏业不够市场化,更多只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的说法怎么看?
余洪山: 老酒的潜在受众群体非常广泛,中国有近十亿人喝酒,最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不断刷新老酒的价格纪录,加上媒体的宣传,老酒的收藏爱好者已经越来越多,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比起其他收藏品,老酒进入收藏界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影响却快速扩散,因为有独特价值和不可复制性,收藏价值具有持续性。长期看,老酒收藏肯定不会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将来是市场化的全民参与的收藏品,甚至将借助资本平台,成为资本界的新贵。
记者:常会听到某某老酒被拍出天价,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炒作,对此您怎么看?
余洪山:老酒是稀缺资源,喝一瓶少一瓶,已经很难淘到,现在又在大量消耗,目前的价格是被远远低估了。十年以后价格肯定会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这个过程中,严谨的游戏规则也非常重要,不然你很难杜绝一些投机者,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具有广泛公信力的关于藏品的鉴定、估价、流转的第三方平台,中国酒业协会2016年设立了名酒收藏委员会,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相对于有很成熟的鉴赏、估价、拍卖、流转体系的其他收藏品,比如古董瓷器、油画等等,白酒收藏的民间基础,大众的关注度、理解度都不如前者,如何让老酒收藏从“圈内”走向 “圈外”,获得更多人的认知、肯定,您觉得当前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余洪山: 事实上,比起瓷器、古画,白酒收藏的民间基础是最牢靠的,简单以家庭为单位,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个成员是会喝白酒的,就像法国人喝红酒一样。现在很多人都会有意识的把一些老酒存下来,我们现在出去“淘宝”时就深有体会,再想很低的价格收回些老酒已经不可能了,但是这对整个收藏业态来说肯定是好事,正好证明了大家对白酒收藏的一种肯定。
记者:对于初入门的藏家,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吗?
余洪山:对于入门者, 我觉得收藏白酒收藏重点应该放在上个世纪生产的经过四届评酒会评出的中国名酒和优质酒,这些不仅有很高的收藏饮用价值,更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情愫、一种境界。当然一些地方名优老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喜欢老酒的朋友可以到自己亲戚朋友家里去淘,一般几十年前保存到现在的不会有假酒,或者可以找圈内信誉好的买家购买,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从一些常见购物网站购买远低于市场价的仿冒老酒。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