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企业报道  2016-12-30 18:32:38 阅读:2587

  ■ 王正荣 本报记者 樊瑛 张建忠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按照成都市对都江堰市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都江堰立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提早谋划研判,在综合分析对比“政区合一”、“区局合一”管理模式及“管委会+公司”开发模式等体制机制的利弊基础上,从推进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园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角度,创新推进经开区和市经科信局“区局合一”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行“区局合一”管理体制突出主责主业

  经开区与市经科信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领导分别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市经科信局局长兼任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集中统一和扁平化管理,管理层级由五级压缩到三级。推动园区管理、开发建设、社会管理三大板块职能的统筹协调和适度分离。经开区(市经科信局)主要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基础配套、经济运行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突出主责主业。园区所在地蒲阳镇主要负责土地报征、征地拆迁、群众安置、就业社保、环境保护、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城市管理、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蒲阳镇党委书记兼任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镇长兼任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建立区局合一、乡镇联动的协调配合机制。推动园区现有开发平台市场化改造,优化市工投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由原经开区管委会和工投公司一套班子管理模式转变为公司独立办公,公司董事长挂任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进一步提高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运营能力和水平。

  完善灵活高效运行机制优化园区治理

  经开区(市经科信局)实行财务统一核算管理,保持经开区财政体制政策和市经科信局预算保障方式不变。科学建立指标考评体系,经开区综合目标实行统一考核。由经开区党工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经开区、市经科信局及下属单位的人事任免,人员全部统一调配使用。经开区统一集中在经开区管委会办公。调整核定经开区和市经科信局的机构编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经开区、市经科信局及下属单位职能职责,综合设置经济运行、安全监管、企业服务、行政后勤、纪检监察、财务管理、组织人事等内设机构,科室由原来37个调减至29个,构建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组织架构。推行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管理,选配熟悉产业发展、投资促进、规划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干部进入经开区(市经科信局)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由原来15名调整为11名(含2名兼职)。在机构整合过程中划转20名工作人员到5个街道办工作。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充实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按照“人尽其才、人岗双适”原则,经民主推荐方式选配中层干部,重新调整科室人员配备,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建立园区内各类主体参与的议事制度,以经开区党工委为核心、园区企业党组织为基础,成立经开区第一届“园区事务议事会”,突出需求和问题导向,定期召开议事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党建工作重大问题,逐步建立园区公共事务共建、共创、共治、共享机制。妥善推进工业企业“双证办理”、产业扶持资金兑现等遗留问题的化解,切实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园区基层基础

  持续开展“集中建党”行动,在园区非公企业中推行“同步孵化”模式建立党组织,建立机电、医药食品、新型材料3个行业协会党组织,推动园区企业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场所联用、活动联办。在园区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三规范两优化”(规范建设活动场所、规范完善职责制度、规范管理档案资料,优化党务骨干选培、优化组织活动载体)基础工作提升行动,不断夯实园区党建基础工作。目前,园区共有企业220家,其中非公企业213家,已建立党组织65个(含3个行业协会党组织),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55个,园区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成立经开区综合党委,构建起园区党工委—党群工作机构—园区基层党组织一体化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都江堰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骨干队伍建设。推进园区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六有”标准化建设,加快经开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多渠道筹集、多元化投入的园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市财政投入园区党建经费70余万元。建立对口联系园区企业制度,实施园区企业“精准服务工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与党同心、与员工贴心、与组织连心,推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主题,创新开展“旅游都江堰·党员示范行动”,把党员活动融入园区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党员在破解发展难题、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园区发展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精简机构提升效能创新驱动活力倍增

  推行“区局合一”后,压缩管理层级,调整机构设置,明确职责边界,统筹人员调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减少了园区、部门、乡镇三者在企业服务、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交叉、机构重叠、推诿扯皮,优化了工业经济集中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功能叠加、运转高效的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1—11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重大工业注册项目开工1个,完成目标进度50%;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2.5亿元,同比增长10%;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技改投资,56亿元。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新培育规上企业及“小巨人”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3家中小企业被纳入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企业。华泰伟业、长和华锂等6户纳入规上培育企业。引导企业加大对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宁江弘福、恒创特种纤维等4家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百草园生产设备技术改造、冰源食品饮用水生产线技改等15家企业技改项目正加快推进。

  运行机制灵活高效党建工作有效覆盖

  按照权责一致、事权匹配的原则,理顺园区“区内区外”“条块之间”的关系,合理界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职责边界,清晰划分事权,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构建完善园区党建工作一体化的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切实做好园区党建工作的人员、阵地、经费等保障。紧紧围绕有利于园区健康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企业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和团结凝聚职工群众、有利于维护园区和谐稳定和提升园区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