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斗
日前,有全聚德高管集体辞职的消息传出,由于事出蹊跷,坊间纷纷把此事件与麦当劳出售特许经营权一事联系在一起,一时间全聚德与麦当劳的“跨国恋”又被热炒了起来。
是机会还是陷阱?
全聚德成立于1864年,已有142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老字号餐饮品牌。按理说越是老字号越怕晚节不保,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全聚德偏偏不信,越老越勇。前掌门人姜俊贤是个有发展野心的人,他曾表示唯一的期待是把全聚德推广至全世界,成为一个国家品牌,这才有了与麦当劳跨国恋的故事。
近年来,全聚德的经营菜品不断推陈出新,且积极拥抱互联网,走O2O之路。然而近几年高端餐饮市场并不景气,全聚德的门店扩张速度与百年品牌远不匹配,至今只有80多家门店。而洋快餐进入中国仅仅20多年就有几千家门店,让国人惭愧不说,眼红才是真的。
作为全聚德的母公司,首旅集团旗下有80多个餐饮品牌,包括全聚德、东来顺等。据悉,首旅集团与三胞集团已经在为9月的二次竞购联合出资做准备。全聚德管理团队集体辞职也被猜测是在组建团队为竞购麦当劳特许经营权铺路。
麦当劳全球亏损全部来自直营
麦当劳在今年3月便传出要出让其在中国内地、香港和韩国的约2800家店面20年的特许经营权,交易价值大约为30亿美元,借此机会计划将中国特许经营的比例从目前的15%增加到30%。
麦当劳是国际快餐连锁品牌,自1990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拥有2200多家门店,其扩张速度让国字当头的餐饮品牌望尘莫及。但与肯德基相比,麦当劳中国的业绩并不乐观,肯德基1987年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600多家门店,其扩张速度是麦当劳的两倍,全聚德的上百倍。
然而昔日的洋品牌如今为何纷纷找中国买主。这要从麦当劳的扩张模式说起,麦当劳自进入中国之日起就以直营为主。直营虽然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但也意味着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麦当劳2015年财报显示,其直营门店亏损26亿美元,其利润主要来自特许经营店。麦当劳此次卖身也是在中国寻找能够长期投资的战略合作者,出售特许经营权,共同谋划品牌未来发展的长远之路。
说起洋品牌在中国落户,也有饮食文化的深远影响。国门刚刚打开时,中国人的崇洋情绪异常高涨,所有跟国外沾边的事情都觉得倍儿有面子。靠着国人的一点虚荣心态和时尚先进的服务理念,这些洋味道在中国赚足了钱。然而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吃麦当劳和肯德基不再是一件好有面子的事,如此一来,洋快餐的扩张放慢了脚步,反倒一下子国有快餐品牌占了上风,黄太吉就是典型。麦当劳选择全聚德作为意向合作企业也就不难理解。
全聚德的人事变动是否预示着跨国恋志在必得?
距离9月份麦当劳第二次竞购还有两个月,全聚德在此时进行如此大的人事变动是否意味着对收购之事志在必得。虽然首旅集团对于外界猜测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但似乎已经默认了这一切,毕竟在全聚德品牌美誉度并未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四大高管同时辞职都是一件值得外界讨论的话题。
全聚德自然清楚此事一出必有舆论关注与新闻评论,品头论足都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之所以没有明确放出消息,或许是因为对未来没有把握吧。毕竟,餐饮行业的忘年跨国恋在中国市场并不多见。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麦当劳卖身不是首例,就在不久前,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曾传出有意卖身中投,但该合作很快被中投公司背后财团叫停,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减速,此时投资,回报率没有保障。反观此时,麦当劳卖身是机遇还是陷阱,其卖身之路是否会顺利,还有待时间考证。
百年老字号如何拥抱跨国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女神梦,全聚德也不例外,作为中国传统老字号品牌,麦当劳是他心目中的女神。如今女神走下神坛,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渠道资源,全聚德没有理由不接。但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关头,麦当劳屈尊下嫁,全聚德又将如何把握呢?
最值得首旅担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与直营相比,特许经营店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保障。麦当劳之前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对其品牌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但老字号全聚德是中国餐饮行业的标杆企业,品牌信誉良好。会否因此次联姻把全聚德经营百年的食品安全良好形象拉下水,才是最值得警惕的问题。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