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龄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因为劳动力作为生产力中的活要素,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才能实现有效配置,因此而被作为商品交换。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这种特殊的,能够生产商品价值而且能够生产大于自身价值的劳动力商品的研究,认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价值与剩余劳动价值、资本与劳动进而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即使撇开劳动力商品这个概念不说,人类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也是必要的和现实的。不然的话,我们就无法说清楚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财富的积累的性质和原因。然而,在一个分工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不可能没有交换,因而不可能没有商品。所以,劳动力商品就同物质商品一样,不论你从感情上如何样地不认同它,它还是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资本主义世界是如此,社会主义世界也是如此。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求我们不只是对劳动力价值,而且必须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作出辩证认识;不只是因为需要发挥它揭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作用,而且更需要挖掘它赋予新时期创新创业的理论内涵。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辩证认识,需要建立在同物的使用价值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深刻理它的内在特征。
马克思将物的使用价值定义为物的有用性(《资本论》第一卷48页)。那么,物一经生产出来,它的有用性就是不变的,或者说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物的使用价值的一贯认识。其实,物的有用性是人对物的关系,对某人有用的物可能对另外一个人作用不大或者没有作用。生产资料对生产者来说是有用的使用价值,而对消费者来说则是无用的使用价值。即便是同样的生产资料,对有的生产者是有用的,而对另外一些生产者则可能是没有用的。如果仅仅把物的使用价值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物,上述现象恐怕难有合理的解释。人的主观性和物的客观性对使用价值来说,历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物的有用性,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评价和认可而言的,物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能否像物的使用价值那样定义为劳动力的有用性呢?从马克思关于物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具体劳动就是有用劳动的认识来看,似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可以被认为是劳动力的有用性。但是,马克思又有这样的论述,“劳动力的占有者提供他的劳动,实际上只是提供他己卖出的使用价值,从他进入资本家的工场时起,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就属于资本家了”(《资本论》第一卷210页)。在这里,马克思又认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且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它生产和增值价值,资本家看中的正是这样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如此看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同于物的使用价值的地方是,它具有两重性的使用价值特征。不同于物的使用价值表现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表现的却是人和人的关系,这是因为劳动力本身从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人与生俱来的,离开人就不能独立存在的东西。劳动力使用价值离开人就不能独立存在的特性,衍生出另一个不同于物的使用价值的地方,那就是前者具有不稳定的性质,后者一经生产出来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劳动和智力的总和”(《资本论》第一卷195页)。就是说,劳动力从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人的先天和后天形成的东西,它存在于人的活的身体中,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所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受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当然,思想和精神也可以认为是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内容但又不尽然)。人的思想境界高,精神状态好,他在劳动中发挥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就大;思想境界不高,精神状态不好,他在劳动中发挥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就不可能很大。思想与精神的状态,影响和决定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稳定性。人具有政治性,同时也具有经济性,政治性体现在思想与精神上,经济性表现在利益追求上。较高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发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较低的经济利益或者没有经济利益,则不可能长时期地调动劳动积极性和发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更有甚者,如果思想与精神处于一种叛逆状态的话,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仅难以发挥出来,而且还有可能形成破坏作用,工人不满资本家的剥削而破坏机器的行为就是例证。所以,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不稳定性,不只是影响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也影响财富的创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无论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的经济利益杠杆和加强劳动管理,都是为了克服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不稳定性。
辩证地认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两重性来说,它一方面表现为劳动的有用性,即有用的劳动才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劳动的抽象性,即能生产和增值价值的劳动才有使用价值。曾经,我们对基于劳动有用性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研究太少,而对生产和增值价值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研究不遗余力。我们认为,对于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研究,既要分析基于生产和增值价值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也要探讨基于劳动有用性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基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认为研究基于劳动有用性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了。例如,当前党和政府提出新时期创新创业的政策主张,其理论含义是什么,就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创新就是创有用劳动之新,创业就是创有用劳动之业,因为没有有用劳动之新,没有有用劳动之业,就不可能出现创新创业的大好局面。更何况,不提倡有用劳动的创新,导致的结果就可能是无用劳动,因为有用劳动的不断重复也就可能变成无用劳动。如果说在生活资料不能满足人们大众需要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产品短缺的情况下,提倡或不提倡有用劳动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不是很大的话,那么,在生活资料能够满足人们大众的需要,而且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提倡或不提倡有用劳动的创新,就是一个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了。这个过去我们不太重视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有用性定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意义和作用就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了。至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能够生产和增值商品价值,能够揭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马克思的论述就是非常经典和深入的了。不过,我要强调的一点是,资本家固然非常重视生产和增值商品价值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同时也非常重视能够创新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力使用价值。当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提高从而劳动工资提高的时候,他都是通过有用劳动的创新即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创新来改良劳动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相对剩余价值而获得超额利润。
劳动力使用价值因为其不稳定性而难以充分发挥,这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马克思眼中的资本家为了确保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稳定性,采取野蛮和不人道的管理方式,通过监工鞭挞劳动者,按照既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例如计件工资)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即使如此,工人也以资本家始料不及的方式破坏生产。现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基本上也是采取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方式管理劳动者。但是,我们应该否定《资本论》中描述的那种资本家野蛮和不讲人道的管理方式。应该引进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劳动者能够在一种思想愉悦,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工作,以充分释放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当然,我们也需要把经济利益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调动和发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由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具有多元化的性质,既有体力劳动的使用价值,也有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因此,不能运用一种管理制度就能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我国的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基本上是学习西方国家管理体力劳动的方式来管理脑力劳动。所谓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是以量化指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体力劳动来说,能出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物质产品,而对于脑力劳动来说,似乎也能像物质产品一样出千篇一律的成果,但却难以出思想性和创新性的精神产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有思想性的使用价值,因为它注入了人的灵魂,这是我认为它既具有不稳定性,又能够出思想性成果的重要原因。所以,管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尤其是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要十分注意它是一个有思想性的,善于钻制度空子的有灵性的东西。一种好的制度安排,能使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迸发出创新性的思想火花;一种不好的制度安排,有可能使它滋生不良的寻租行为。就我的认识来说,量化指标管理就是那种难以使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迸发出思想火花,却很有可能导致不良寻租行为的制度安排。有关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不少人作了精辟论述,也不是我三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如果用一个通俗的比如,倒能把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一种好的制度安排,能使坏人变成好人;一种坏的制度安排,能使好人变成坏人。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