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平
这个题目似乎有些矛盾。一般人看来,人文关怀与严以律己相对立而存在。但是,大量案例说明,正是由于不能严以律己,才使大量贪腐官员在功名利禄面前低头折腰,进而身陷牢狱,搞得妻离子散。反过来讲,如果始终能够严以律己,牢牢守住“底线”,不断提升“高线”,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越雷池半步,自然也就身心平安和家庭幸福了,即使不能有一番大作为,至少也可落得个保持晚节,进而得以平安着陆,那一桩桩悲惨案例也就断然不会发生了。
显然,严以律己就是最为贴心的一种人文关怀,为党员领导干部守住节操、保住地位、用好权力和履行职责直至珍惜家庭幸福牢牢地铸造一道坚固防线,避免在权力与私欲面前身败名裂。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严以律己,加强自身修养 提升自身素质 ,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宽以待人 尊重他人
其实,早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的内心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也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而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更为需要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自然标准会更高、要求会更严、行动也需要更为自觉。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这难道不是最为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吗?
兼顾人文关怀和严以律己
权力永远是一枚双仞剑。用对了,造福一方;用错了,毁人害己。而对错之间外界从来都不会有一个敏感有效的警报器,只有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是非观,在纷纭复杂的利益纠葛面前辨得清真伪、分得清好坏、看得清善恶,从一开始也就会选择对与错了。而这种基本功决非一蹴而就,非得长年累月从一点一点小事做起,慢慢形成一种成熟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世界观。要达到这种境界非严以律己不可,非把严以律己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来看待不可,非得从骨子里把严以律己这种人文关怀转化为日常言行不可。
由此可知,如果站在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与关怀而言,严以律己这种人文关怀其意义非同小可,其指向十分明确,其作用更为直观。这就是与其事后悲天悯人,不如事前警钟常鸣;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事前严以律己;与其事后查找教训,不如事前做足功课。如今,无数案例告诫人们,如果将一切小节都置于严格规范之列,也就不用担心黑暗会来临,总会沿着康庄大道一直前行。
那么,如何才能把严以律己这种人文关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呢?俗语讲:“正人先正己。”这种朴素道理其实蕴含着深刻哲理,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小事中培养和增强法纪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和示范者。要自觉参加普法活动,尽力拓宽法纪视野,严防不知不觉中违法犯纪,确保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之人,使严以律己的底线清楚无误,任何时候都不可突破。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决做到不是合法的一分不沾,来路不明的一文不要,别有用心的一毫不取,明文规定的一样不做,尤其是接待工作中不打“擦边球”、公车使用中不为私人办事、公费报销中不多报冒领、工作生活中不出入明文禁止场所,切实用八项规定规范言行,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清清楚楚获得,于情于理于心都问之无愧,始终保持一种浩然正气,始终心中都有一股底气。
同时,通过律己之行塑造良好家风,使家人提升境界,培育健康情趣,本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训,不要不义之财,不存非份之想,用严以律己的人文关怀塑造出清正和谐的家风,无论家人在何种岗位,都要做到公家钱物再多也决不可多占一毫一厘,切不可因为蝇头小利而危害家庭幸福,要使每个家人的言行都深深打上为家庭幸福而严以律己的人文关怀烙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