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青岛海里的“淘金”行动

企业报道  2015-09-16 11:15:39 阅读:271

  近年,青岛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发展产业规划》。到2010年,青岛的海水直接利用量每天将达500万立方米,海水淡化规模每天将达20万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抢着喝“海水”

  “这水味道不错,口感不亚于纯净水。”近年,在青岛召开的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来自中石化的工程师董振峰品尝着“海泉水”啧啧称赞,“真没想到海水淡化后这么好喝。”

  这种瓶装的“海泉水”是由青岛黄岛发电厂采用自主研发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生产的,在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全国各地代表的关注。来自舟山发改委的贺志刚介绍,他是第一次喝“海水”。他说,“海泉水”不但好喝,价格也不贵,零售每瓶才不到1元钱,应该很有市场。

  黄岛发电厂厂长李济英说:“海泉水”面市后,经国家环保、卫生、质检部门的严格检测,各项指标都超过了纯净水的要求,被青岛海洋节等国际性展会列为指定产品。现在,他们又在筹建日产1万吨的海水淡化生产线,争取实现全厂生产、生活全部采用淡化海水,这样下来,一年节省下来的水费就有600多万元。

  产业化指日可待

  据青岛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透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青岛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必要条件。未来几年,青岛立足已有海水利用产业基础,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海水利用产业集群,使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海水利用示范城市。

  而青岛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认为,青岛地处黄海之滨,海域无冰冻现象,海水清澈透明,水质优良,具有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优越条件。另外,化工、机电、海洋等产业发达,有涉及海水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机构20多家,具备发展海水淡化的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条件。

  根据《规划》,青岛市将建七大海水产业基地,形成工业海水、生活海水、淡化海水三大产业集群。

  “在海水直接利用上,将重点完善和新建一批以海水直接冷却为主的工业用海水示范工程。此外,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利用关键装备制造等产业也会全面铺开,由点到面,在各个层次展开。”

  刘明君表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有力的技术和政策支撑,他建议,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加强宏观调控与协调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制订青岛市海水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优先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产业示范作用的新型海水利用企业,尽快形成青岛海水利用产业集群,带动海水利用产业链的发展。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