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安徽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下半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效化、高端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不断寻找创新的突破点,搭建“载体新、专业全、申报快”的创新平台,采取“筑巢”、“激励”、“转化”的模式,引导员工全员创新,鼓励全面创效,用政策的“加法”激发创新创效的“乘法”,给矿井发展注入新动力。
筑巢引凤 让智慧集中绽放
“筑巢引凤”,是引导员工创新的“诀窍”。为鼓励干群创新、“草根创新”,该矿建立了 “蓝色创新”网络管控平台,网站共分为信息发布、创新经验、成果展示、个人积分、团队积分等九个板块,实施165创新体系管理办法,按照“网上申报、专业评审、积分考核、项目激励、成果推广”的“五步管理”评审流程,纵向分安全生产、企业文化、经营管理三类专业管理,横向分课题攻关、技术经济一体化、持续改进、五小科技、合理化建议、论文等“六项载体”,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分散管理模式,形成创新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平台集聚、智慧集聚、成果集群、品牌集聚”的发展路径。
“有创新的想法,有好的建议,就上‘蓝色创新网’,也许瞬间的思维,就能变成一个创新项目。”如今,该矿管技人员、技术大拿们热论最多的就是开通不久的创新平台网。
为切实尊重员工首创,员工提出创新项目、合理化建议都要按照网站的统一格式填写申报类型、第一主创人、第二主创人、身份证及职务、创新要点及预期的效果,使创新和建议得到及时传递、公开,营造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并通过设立创新工作室、用创新主体名称或主要完成人姓名命名等方式来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上到管技人员,下至普通员工,人人都可以把自己创新想法和对矿井发展的好建议提出,传到网上。”该矿创新办公室负责人邱元文介绍说。
在“蓝色创新网”开通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156条、创新成果27项,有6项安全生产类、3项经营管理类等创新项目受到表彰,该矿产品事业部获得46分的团队创新积分,通过载体创新,孵化出了一批“创新生力军”。
政策激励 孵化创新生力军
如何让创新成为矿井发展的主引擎,挖掘创新亮点?为切实发挥网上申报、专业评审、积分考核、项目激励、成果推广五步流程功能,该矿结合各单位报送的创新项目,及时组织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三类评审团”按照一、二、三级的评审流程,对申报的创新成果进行层层审核:一级由创新成果办公室审核通过,二级由专业评审小组审核通过,三级由分管矿领导组织职能部室进行终审,通过集中会诊,明确那些创新项目可以推,那些项目不可推,提高创新的针对性,同时进行评比表彰。
“凡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无论采纳如何,系统平台都自动进行积分”。这是该矿推进全员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不断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果,该矿推行实施创新积分制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创新成果表彰、命名,以及合理化建议评审活动,凡荣获矿奖项的按照5分、6分、8分、10分的标准进行积分;获集团公司、及国家级奖项的按照60分、90分、120分、150分的标准进行积分,并且团队积分由系统根据各类成果考核情况自动累加。同时,对年度积分前16名员工予以奖励,并作为职称评定、技能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保证各类创新项目的评审质量,该矿按照“报、评、练、讲、看、检”的流程进行评审,同时对进入终审的创新项目的数量进行明确规定,向安全生产领域倾斜,每季度所表彰的安全生产类项目不超过10个,经营管理类不超过3个,企业文化类不超过3个。对有推广价值的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按照“选准课题、组织攻关、检验效果、优化成果”的“四个步骤” 对可行的创新项目积极落实,形成一个链条、一个思路实施,谁负责设计、谁负责加工、谁负责优化,激发调动全员创新的激情,力求把“金点子”转为“项目”化成“成果”。
推广转化 专修创新攻关课
创新课题重在实践实施。该矿将科技创新的“瞄点”对准生产管理中的难点、重点和效益点,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对具有较高的课题攻关项目按照自主攻关、联合攻关、引进攻关方式推进,对申报的创新项目每季度要至少推广一项,推广情况包括推广计划、过程控制及推行效果分析,对能改善安全条件的创新项目予以充分重视,确保创新项目能够迅速转化成经济效益和安全经验。
为解决创新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矿制订成果转化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对确定的创新项目进行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实行定课题负责人,定项目,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的“五定工作法”,“零距离”为创新项目和单位个人服务,降低转化成本、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效率和速度。
今年来,全矿共申报创新项目53个,通过推广转化,“变频调速技术在立井提升系统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压风机烟雾报警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被录入恒源公司工具箱;《便携式气动道岔》的推广应用,杜绝了以前台车起吊、拉葫生根、大件拖拽、人员警戒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每月节约材料等费用11.万元;《旋流器结构参数改造》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洗选时出现精煤筛和中煤筛煤量不均衡现象,精煤产率提高4%,每月多生产精煤1万余吨,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一项项来自员工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让劳动、技术、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张启红)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