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孵化的项目为科技项目,然而由于各地孵化器管理存在许多漏洞,许多非科技类的企业为了享受孵化期的优惠政策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孵化资格,这无形中侵占了其它科技项目所应获得的宝贵的政府财政资源
近年,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创业街。
一幢幢风格明快的大厦像稚气的少年一样傲然挺立,路上的行人车辆秩序井然而又行色匆匆。这里的一切都在以一种充满现代意蕴的方式来言说着这片方寸之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里就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诞生地。该中心是我国孵化器事业的发起者与先行者,距1987年创立至今,已在不经意间走过20年的岁月,让人不胜唏嘘。
而目前,类似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这样的能够冠以“孵化器”名字的机构在中国已达600余家,可谓铺天盖地。
20年激情扩张
“孵化器”这个名字属于舶来品,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孵化器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开始发力并蔚然成风,至今方兴未艾。
1987年5月,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基金会主席卢斯坦·拉卡卡到中国介绍国外企业孵化器的经验。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建立中国的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构想。
1987年6月,湖北领风气之先,率先在中国创立了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火炬计划”将组建我国的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列为“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开始组织实施。
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的孵化器事业俨然雨后春笋,在其后的20年中先后出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目前,与孵化器名称和业务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主要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专业孵化器、软件园等。
据记者调查,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孵化器600余家,其中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中心137家、软件园24家;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外专局共同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经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大学科技园50家。
中国孵化器事业的迅速扩张,就连素有“孵化器之父”之称的拉卡卡也感到惊喜,他说:“(中国)孵化器的规模令人敬佩,没有任何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筹措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资源,发展如此庞大的孵化器网络。”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孵化器大国。
孵化与成长:成就斐然
不久前,位于北京的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忽然成为中央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它是因为成为国内惟一一家能够提供数字电视完整解决方案的一体化供应商而受到关注的,因为这个成就,它同时也被业界认定为一个杰出的“毕业企业”典型。
所谓“毕业企业”就是经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后,具有独立运营与经受市场风险考验的能力,从而不再享受孵化器各种孵化政策的企业。
像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毕业企业还有很多,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从中国孵化器事业开创至今,中国累计毕业企业已经达到481家。
中国孵化器事业的成就还可以用下面一系列数字得以诠释:
目前中国各类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1969.9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着39491家企业,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1/3左右;
在孵企业申请专利17225项,其中发明专利6028项,获批准专利10926项,其中发明专利3949项;
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625.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1万多个;已培养出境内外上市公司50余家。
孵化器事业的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目前,中国海外留学生正形成一个回流热潮,这些留学生希望借助国家的各种优惠扶持措施,能在祖国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
国家对孵化器事业仍然持有饱满的热情和期望,它希望孵化器在未来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为此,主导孵化器事业的科技部已经制定了一个更为远大的计划:《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的几个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各类孵化器数量要达到1000家,其中国家级300家,创造就业机会达到100万个,每年培养出800家以上绩效优异的快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迈入世界企业孵化器强国行列。
“砖头、砂浆”背后的隐忧
尽管我国的孵化器事业仍将以非凡的速度和成就让许多国家相形见绌,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孵化器事业的快速扩张,业界对中国孵化器事业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愈来愈担忧并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孵化的项目为科技项目,这是中国也是世界发展孵化器事业最基本的原则,然而由于各地孵化器管理存在许多漏洞,许多非科技类的企业为了享受孵化期的优惠政策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孵化资格,这无形中侵占了其它科技项目所应获得的宝贵的政府财政资源。
在中国中部某市创办的“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所孵化的企业名单中发现,一些“房地产有限公司”、“置业有限公司”等和“高新技术”并不搭界的企业竟然也赫然在列,据调查,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还有很多。
当然,孵化器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去年,孵化器界的一位管理人员曾在《科技创业》中直陈我国建设孵化器存在的多个严重误区。这些误区包括: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定位于一般意义上的中介服务机构、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当成安排人员的好地方、把科技企业孵化器视作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部门、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解决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地、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办成经济效益至上的获利单位、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当作什么菜都可以放的筐、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当成“形象、政绩工程”等。作者的观点获得业界的强烈认同,有人称赞该文“读来让人震撼和感动”,“如此坦诚”,并说“我们已习惯四平八稳,私下谈论才口齿生风观点犀利,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其实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孵化器之父”卢斯坦·拉卡卡的注意,在拉卡卡所作的一篇关于中国孵化器的报告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孵化器计划还没有摆脱政治的影响,只强调砖头、砂浆,而相对忽视服务”;“过于强调孵化器的硬件条件”,“孵化器管理人员一般是很少或没有创业经验的文职人员”。
但拉卡卡也认为:“随着中国孵化器计划的成熟,这些问题正在有针对性地解决之中,中国孵化器计划者们很清楚应该怎么做。”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