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只换过4次办公室,电话号码基本上也没变。
听听!这种“超稳定”的工作履历,你觉得好玩儿吗?索然寡味!我会说。
很多人来了,很多人走了;吴燕生来了,吴燕生没走。
不光是没走,他还老粘在那儿,盯着计算机几十分钟算一个数据,趴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忙攻关,弄得旁人看了都很难受:“你还在那儿啊?!”
吴燕生就这样一步一步做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位置上。
从普通设计员做起,到工程组副组长、组长,到室主任助理、室副主任、主任,到总体部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最后到一院之长,也就是短短13年。
从职务的变动上看,吴燕生又是如此“超不稳定”!
一个老套得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记者提问”从我心里冲了出来:“请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哈哈,干这一行要耐得住寂寞。”吴燕生被我问得有点不好意思。
“一个人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可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
这是吴燕生的“名言”之一。一天之内,他的好几个同事在我面前引用了好几次。
“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头几年,别人不了解你,不可能把重要工作交给你。但是,任何单位对新生力量都非常关注。在这个时刻,年轻人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吴燕生说。
吴燕生认为人是要有事业心的,没有它将一事无成,但在学校学的更多是基础理论,如何把基础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如何把聪明才智和知识转化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东西,需要年轻人去做很多大家可能认为是非常基础的、非常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
吴燕生还是个勇敢的探路者。
这名优秀的运载火箭设计师不仅担任过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还先后参与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研制,中国的飞天之路也快速延伸到了更远的太空。
个中艰辛,几人能解?
“要革命就得有牺牲。”吴燕生对我说这句话时苍凉得像个老者。
他说:“当院长,不是让你去管琐碎的行政小事,而是让你调动、支配各种资源,为科研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涌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你牺牲自己的科研,对整个事业可能是个促进和推动。”
我的好奇心又让那个老套的问题蹦了出来:“从搞技术到转型做管理,您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组织的培养!”他的答案甚至比我的提问还老套!
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失望,吴燕生解释说:“我们的领导和老同志们都非常有远见卓识,他们认为航天事业要靠年轻人接班,就事事将年轻人推到前面,他们在后面把关。这让我经受了一轮从头至尾的锻炼。”
“还有一个就是不要太计较名利,一心把工作做好。所谓无欲则刚,只要真正想做事,就会用心去琢磨这事,不受过多因素干扰,同事们也能接受你,事情就好办了。”
“那你是怎样做领导的呢?”我问。
吴燕生不假思索:“在领导岗位上,要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上下沟通。我的理解,对上要站在领导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下要设身处地为下属和基层群众的利益着想。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领导班子里新老同志都很支持我,这种支持和帮助有时用语言都很难表达。”
“作为领导,你得有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路就是这样探索着走出来的。”当吴燕生以这句话来结束他的回答时,一向冷静的我禁不住鼓掌叫好,并在心里给他打了个满分。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