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王智
出柯坪县城向西北方向行进10多公里,右前方戈壁滩上一大片帐篷格外引人注目。帐篷顶上“川庆物探”字样告诉路人,这是川庆物探的勘探施工队伍。
按照采访行程计划,记者一行6月20日这天一早起床,不到7点钟天刚亮就从几百公里外的库车出发,前往川庆物探柯坪地区二维勘探项目工地采访。这天正好阿克苏至喀什的高速公路开通试运行。越野车在高速路上一路疾行,12点前就到达柯坪站出口。车出站后到柯坪县城还有20多公里路程,已在路口等候多时的项目部副经理马川,带着我们先在柯坪县城简单吃了午饭就直奔营地。到达营地已是中午1点过,此时火辣辣的太阳正当头顶,刺眼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戈壁滩上热气滚滚,热浪袭人。
外部班长兰世华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帐篷里坐坐。据了解,这是山地三队、六队项目部在KP150—03K线北边设立的一个临时营地,项目上管这里叫1号营地。里面住了3个外部放线班,有近百名施工人员。这里地处多民族聚集区域,为确保作业人员驻地安全,按当地要求,在帐篷的四周还专门制作安装了1米多高的钢架防护栏。5月下旬他们进驻这里,一转眼就是20多天了。记者造访时正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过端午少不了粽子,项目上专门安排从县城给所有施工人员都买了粽子,近百名民工中午就把粽子吃了,算是过了端午节。外部班长说他们要晚上才吃,那时工地上的人都回来了,过节要大家都在一起。
项目部今年承担《2015年度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二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3条施工测线、7716炮的资料采集任务。5月上旬,03线开始启动,先做前期队伍组织、技术培训和设备检测等各项准备工作,5月下旬施工正式开始。测量已于6月9日完成了2730炮的井位和检波点测量施工。钻井施工紧随其后,在6月20日前打完了684口作资料采集段试验的井位。工地上从6月17号开始,断断续续时下时停天天都有雨,几天下来才放293炮,如果不下雨,做段试验的684炮全部都放完了。端午这天上午天气晴朗,线上正抓紧时间查排列,排列一通就立即放炮。
下午1:30,越野车驶离项目1号营地。穿村庄,过村道,不多时就进入一望无边的戈壁滩。开工以来施工车辆在工地上来来往往,原本无路的戈壁上沿着沟渠已经跑出了一条道。虽是凹凸不平,但还是可以行进。在过一些较深的沟坎时,驾驶员只得把本就很慢的车速再放慢,小心翼翼地过去,这时坐在车上的人都很紧张。
戈壁行车,一路颠簸,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好像坐了很久的时间。到达测线穿越的山脚下已经快3点了。此时太阳仍吐着火舌,工地山石被晒得发烫。作业人员肩扛设备上测点,拉线布点,挖坑埋置检波器,工地上的电台传来采集指挥中心操作人员不停地呼叫没有接通的检波器道点,施工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前去查看整改。
在燥热的山野里,作业员工各司其职,一派忙碌。几名打钻的员工从山里急匆匆走出来,记者跟着他们走进山脚下的帐篷。“我们5月25日进山,27号开钻,所打的是4807—4441、4809—4444.5井号,两台钻机,20多天才打124口井。这山里施工太艰难了,打一口井只需要半天,而搬一个井位却要花一天多甚至更长时间,全靠打保险绳人拉肩扛。”
“快走,又要下雨了!”此时才下午4点过,只见测线西北方向的天空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乌云和隐天蔽日的沙尘正向山这边涌来。记者一行刚坐上车,雨点就打了过来,沙尘也不时掠过车窗。
坑坑洼洼的路,摇晃颠簸的车。雨和沙尘时大时小。刚行进20分钟左右,只见浑浊的洪水开始涌进戈壁大大小小的沟渠,这水是从山上下来的,山里面刚才下了雨。湍急的洪水肆虐在戈壁,先前进来的路已是滚滚洪流。驾驶员只得另找沟里水位较低的地方过。刚过一沟,前面又是沟。车上人员个个都绷紧了神经,担心车陷在沟里爬不上去。好在有26年驾龄的卡哈尔师傅冷静沉着谨慎驾车。半个多小时走了几公里路程,大约下午6点过,终于走出了满沟洪流的戈壁路段,这时雨和风也小些了,背后的山里还是乌云笼罩,那里一定下着大雨。
走出戈壁,行程继续。8点过到达项目部设在三岔口的临时营地时,翻山过测线的风和雨紧随其后,还没等记者一行下车,就劈头盖面地打了过来……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