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 正文

全国碳市场迈向“总量控制+强约束”新阶段

企业报道  2025-11-18 14:25:13 阅读:62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将在部分排放相对稳定的行业率先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逐步实现由以强度约束为主向“强度控制+总量控制”并重的转型。

  按照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同步完善覆盖重点领域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实现价格信号有效传导和资源高效配置。当前,全国碳市场已完成三个履约周期,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8亿吨,成交额超过474亿元,市场运行逐步趋于成熟。

  从制度设计看,新阶段碳市场建设将更加注重规则统一和覆盖面扩展。一方面,在现有电力行业基础上,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排放行业已纳入交易范围,后续还将有序拓展至化工、石化、造纸、航空等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将通过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制度、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第三方核查,确保配额分配与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同时,配套意见提出要推动碳市场与能耗管理、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同,通过碳金融产品和绿色投融资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节能改造和低碳技术。

  企业界普遍关注的是,随着总量控制机制逐步落地,节能减排将从“道义责任”转变为“硬约束”和“新机会”并存的经营变量。对于能效水平较高、碳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合理配置和管理配额将带来额外收益空间;对于正在推进绿色转型的企业,碳市场价格信号有助于科学评估节能项目的经济回报。 从宏观角度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加快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行业深度低碳化,也将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引导绿色投资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


更多专题
云服务企业深度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制造业龙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工厂”...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