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篇权威评论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催生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和先进制造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文章指出,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到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创新成果正在加快向产业链关键环节渗透,推动传统行业在价值链上持续跃升,使“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的循环更加顺畅。
从供需两端看,新质生产力既来源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也来源于消费升级和绿色转型带来的新需求。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最新部署强调,要通过提高供给质量更好适配居民对高品质、个性化和绿色产品的需求,以需求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在此过程中,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创新集群加快成长,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技术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更加高效流动,为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支撑。
从治理体系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成长离不开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优化。无论是“人工智能+”行动带来的一系列政策创新,还是碳市场、绿色金融、数据要素流通规则的完善,都在为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提供稳定预期和制度空间。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将更加体现在完整产业体系与创新能力结合的综合竞争力上。对于企业而言,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关键在于增强原创技术供给、提升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并在开放合作中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则需要继续在科技、产业、金融、区域等维度形成合力,使新质生产力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