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与评论 >> 正文

小米的崛起与落寞

企业报道  2019-08-07 18:38:09 阅读:1296

  7月初,雷军发布一条“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 52亿造价!”的小米乔迁新居的微博,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又奈何好事成双。

  7月末,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正式发布,小米终于如愿上榜,也是首次上榜,排名468位,在上榜的全球互联网企业中排名第7,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112位。

  但浮华背后总是充斥着落寞,小米的荣光之下却是蒸发掉的近3100亿港元的市值。

  ①|腰斩的市值,飞起的猪

  小米在刚上市的时候,最高港股为22.2港元,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的股价已经跌至8.8港元,可以说近乎腰斩,按照小米新居52亿元的造价,雷布斯相当于痛失50座小米科技园。

  雷军和小米,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座丰碑之前和之后,是中国经济、创业与投资的一个分水岭。

  “雷布斯”的名言很多,但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是“飞猪论”。

  飞猪论与“顺势而为”论基本是同一个理论,都是强调产业趋势的重要性,用中国老话来讲,就是“男怕入错行,女后入错郎”。

  显然雷军在从金山出来之后,找到了隶属于自己的产业趋势(造英雄的那个时势)。多年的职业经验,让雷军笃定相信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所以雷军投资了UC,而在移动互联网之后,雷军更加笃定的相信“手机必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流量入口”。

  ②|厚道的战略,养成的粉

  虽然雷军在金山的时候是做的是软件,并没有丰富的硬件制作经验,但雷军赌定一个事情:就是当产业内的其它竞争者都相对较弱的时候,晚进入者同样有机会在红海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雷军决定做“发烧友机型”,同时树立起高性价比“厚道”产品形象。

  为了做好品控,雷军决定用“性价比和所谓预购”来切入市场,即找到那些最具包容性的用户,并形成饥饿营销的态势。

  雷军切入市场的打法可以说相当完美,既绕开自己的短板,控制负面声音,同时利用稀缺效应和用户反馈形成了粉丝经济。

  如果说雷军切入市场的“性价比”策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新品牌和无法保证质量的新产品,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一个成熟型的产业里实施高端品牌和高定价战略),那么延续“高性价比战略”则是有意为之了。

  雷军与传统手机硬件厂商的差异在于,手机厂商们把手机当一个硬件产品来看,但雷军在此之外,赋予了手机更多的定义: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所以雷军在做小米之初,已经略知胜负——当雷军把小米手机做到几乎不可能赚钱的时候,那些以硬件销售利润为主的厂商,根本无法跟进他的激进策略——因为传统手机厂商做不到,卖手机不赚钱。

  所以小米手机势如破竹,迅速崛起。而在小米手机崛起,成为流量基础设施后,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要想赚钱,方式会有很多(小米做生态是必然的,本身就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既定规划)。

  ③|行业的背后,变革之局

  小米的上半场,其实是一场“未战而先胜”的谋略之战,雷军赢在对产业趋势的超前认知和对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的深刻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在互联网改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过程中,基于“交易效率”改变的“商业模式类创业”在推动市场经济进行更高效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使企业依托更高效的交易方式,一边为社会创造价值,一边成长为行业巨头。

  一个国家的生产制度的迭代和修正,是商业模式类创业具有强大发挥空间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中美两国创业项目基因不太一致的原因。

  而中国投资圈,之前投资的多数项目几乎都主要围绕着“提高交易效率”商业模式来展开。

  中国的市场机制深化已经发育了几十年,市场经济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因此在视线可及之处,除了金融这样的行政垄断,其它领域的“商业模式改造行业交易效率的机会”正在减少。

  而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在于“市场的先入为主优势”,但这种优势在逐渐被同行所认知后,其优势也在渐渐消退。小米手机以产业思维切入,把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这是雷军和小米在前半场成功的原因。

  ④|硬茬的对手,得用游击

  如果要说小米运气不好,则是因为遇到了“硬茬”的对手——华为。华为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不如雷军,因此华为干脆放弃自己做互联网营销,而直接采用“贴身肉搏”的方式紧跟小米的互联网营销策略。

  所以小米在营销方面被华为“复制”得很厉害,这也是两家总是在打嘴仗的原因,也是“雷布斯”公开怼华为的原因。

  小米的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被华为彻底剖析后,华为在硬件制造的技术积累和研发以及供应链方面都完爆小米,“缺少核心科技”这也是小米后续乏力,被搞得头痛的病根。

  雷军是勤奋的,也非常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因此雷军以很快的速度重启了线下战略,并由此使小米的销量重新拉回高增长态势——这是雷打华为非常漂亮的一个战役。

  本来线下销售网络是华为的优势,但华为在实施“跟随战略”后,将发力重心布在了互联网上,而忽视了线下渠道,但雷军显然已经先知先觉的意识到线上获客成本的剧增和线下存在的自然流量红利。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雷军在华为传统的优势领域把华为胖揍一顿,华为见势不妙,再次借其原本强大的线下网络优势赶超雷军,自此之后,虽然雷军继续放大线下布局,但始终处于华为的压制之内。

  而虽然小米的生态战略使小米公司仍然保持相应的增长和盈利,但雷军作为流量入口的小米手机却不断丢失市场份额。

  如果流量入口丢失,则后面的生态会全部完蛋,迫不得已,雷军将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雷军决定用“红米”来狙击华为,以保住小米的流量入口的战略地位。

  ⑤|布好的雷区,等华为进

  对于雷军的小米来看,红米是用来拼杀华为的跟随战略,无所谓盈利与否,目的在于抵御华为对小米死缠烂打的攻击。

  简单说就是,低端市场产品之间的缠斗。而雷军不断升级小米的目标用户定位和产品销售价格,则是意图诱导华为进入“竞争雷区”。

  雷军很清楚,小米不可能干掉苹果,华为也自然不会贸然去挑衅苹果,但由于雷军把战场放在了苹果的市场区域内,因此苹果必然会想办法把侵略者赶出去。

  而对于苹果来说,小米显然不是其等量竞争对手,但华为就未必了,对于苹果来说,家里忽然来了两个强盗,出于自保,苹果一定会选择先干掉那个力气最大容易对自己造成威胁的。

  由此小米和华为的战争,变成了苹果和华为的战争。两个巨头的较量,自然会把小米排挤得很惨,但雷军早已规划好,等草果和华为打起来后,自己就从苹果的地盘里撤出来。

  因为华为已经打进草果的地盘,并且由于华为有挑战苹果的实力,因此无论华为最终如何选择,华为和苹果之间的战争显然无法避免。

  苹果会因为自保和压制华为的发展而缠斗华为,华为也会因为“终有那么一天”而迎战,因此华为实际上一旦进入苹果的战区,战争将无法避免。

  而华为一旦与苹果打起来,华为将不可能再有时间精力来缠斗小米。由此雷军和小米能够避开华为的纠缠,重新实施其“中端机绝对高性价比”的战略。

  从这个角度而言,雷军的小米反而会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⑥|转型的小米,内化升级

  小米的当下,市值腰斩,同时小米对于硬件利润的放弃,也使得小米在产业上下游(因为利润太低,供应商和销售商都意见很大)和竞争对手(小米的策略实际上引发行业价格战)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有人说,小米的竞争策略加速了一个行业的恶性竞争和衰落,这个帽子小米可能要戴定了。

  雷军对于组织架构的最近一次调整和LOT战略的实施,显然是在审时度势后对于市场竞争格局和自我竞争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的竞争战略。

  小米依然有相对的体量优势,而雷军似乎依然有先知般的“产业认知优势”,因此小米把竞争放到了更运的将来——物联网。

  小米依托雷军作为投资人的优势,持续放大基于物联网的生态战略,虽然小米在智能音箱等产品上拔得头畴,但因为相关产品的(例如,百度的小度音箱)高度同质化,小米的整体业绩并没有太大起色。

  而市场已经进入竞争更加恶化的存量竞争时代,手机也面临“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的强者恒强进化阶段。

  未来什么时候会来,雷军不知道,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使雷军和小米的赌注显然有“进入太早”的可能。

  雷军的生态战略布局,强调“应用研发”快速迭代创新,而这与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研发”的策略正好相反。

  如果说雷军赢在产业认知和商业模式,那么显然在中国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商业模式的运营效率和机会已经在逐渐远去——如同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技术层面的投入和升级迭代,将成为接下来至少10年内的主旋律。

  结束语

  由此在外界无法评价“小米为何物”的同时,似乎雷军的时代即将要远去。相信雷布斯也知道,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会有所不同,而由此导致的产业趋势和商业机会也会有所不同。

  或许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雷军和小米在面向这个国家的未来时,其所引以为傲的优势将有可能与时代“弄潮儿”的能力发生借位,但不可否认的是,雷军先生基于产业认知的能力也是中国商业的一种底层研发能力。

  技术与商业认知之争,未必谁更厉害,但如果小米输了,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不同而已,一如当年小米的崛起。

  无论小米未来如何,雷军及其小米仍然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此之前是一个时代,而在此之后,是另一个时代。(刘佳)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