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记者从陕西省企业调查队公布的一项对该省132户重点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中获悉:虽然省重点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负债水平偏高,资金紧缺;技术投入比例偏低,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企业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三大问题仍困扰重点企业的快速发展。
负债水平偏高资金依然紧缺
据了解,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公认60%较好。但调查显示,2004年陕西省重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8.0%,高于国际公认标准。而且重点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保持在93.8%和64.9%的水平,而这两个用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都应保持在100%以上。这表明重点企业偿还流动负债能力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不强,流动资产流转速度有待提高。
技术投入比例偏低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重点企业2004年技术创新投入总量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研究开发费用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8.95亿元和17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和55.8%,企业无形资产增加至95.40亿元,同比增长13.6%。56.4%的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其中10户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市场竞争的关键正由成本资源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
但从技术投入的比例看,2004年132户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5%,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将难以为继。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50.4%的重点企业实行了企业经营者年薪制,12.8%的重点企业实行了企业经营者持有股权期权的分配制度,60.9%的企业实行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及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的上述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控股类型企业。企业的最终目标在于盈利,而激励机制的欠缺将会使经营者缺乏追求盈利的动机。加上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特殊性,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后果是难以形成足够的动力支撑。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重点企业治理结构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