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号称“天字一号竖井”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二号通风竖井正式贯通。这是当前世界交通行业最深、最大的竖井工程———其井深661米,开挖直径12.4米。鉴于此,中国企业新纪录组委会已经将这一工程列入今年的3月份提名。
“我们不敢说绝后,但放眼国内乃至世界,从规模到技术,打造这样的竖井都是空前的。”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武向记者介绍说。
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2006年6月,凭借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中交隧道工程局拿下了终南山公路隧道二号竖井这一施工项目。
据了解,根据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设计要求,秦岭终南山隧道总共有3个竖井,中交隧道工程局承建的二号竖井规模是最大的,另外两个分别是192米和394米。二号竖井井深达661米、净直径11.2米,竖井下方由3200米的风道及大型风机峒室和主隧道相连。其规模之大、构造之复杂,在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根据中交隧道工程局副总经理谢爽的介绍,被誉为“天下第一隧”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全长18.02公里,对于这样一座世界级的超长隧道来说,该竖井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新鲜风流,排出乏风,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交通环境;二是解决隧道交通中的安全隐患。通风问题解决不好,隧道内如遇险情,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这3个竖井,按车行驶的方向送风和抽风,不仅可以根据车流量大小随时控制风量,在遇到火灾等险情时,还可很快切断事故点送风,阻止灾情扩大。
责任在肩,困难要想办法克服。二号竖井工程位于海拔1703米的秦岭北坡,山体陡峭,冬季严寒、夏季多雨,材料及设备运输非常困难。除了这些“地利”、“天时”条件不具备外,前辈们留下的资源也是一片空白:缺设备、缺标准,更缺经验。由于二号竖井井深、井径大,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打井设备,包括竖井施工经验丰富的煤矿行业也没有干过这么大的工程,施工工艺不成熟,需要边施工边摸索。也就是说,对于二号竖井,目前国内、国外均无成熟的施工技术可参考。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有担忧”,李亚武说,“但是我们相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下定决心,能够把这个工程搞好,除了经济效益,我们更看重这一工程的社会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发现既有的施工方案并不能保证工程正常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胆创新。工程局组成专家组和项目部的同志结合国内铁路、煤炭、冶金等行业的技术成果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
针对施工工程中的具体问题,项目部大胆试用了竖井施工的新工艺和新方法。采用“伞钻”和人工抱钻平行施工、直眼掏槽和锥式掏槽组合使用、喷浆工序穿插进行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打眼速度,爆破效率不断提高,循环时间由开始的36小时提高到24小时,最快的时候20个小时就拿下一个循环,创出平均月进尺58.3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10月,他们创造了“大直径深竖井全断面开挖月进尺80米”的全国纪录。
此外,他们一改传统的抓岩机出渣方式,采用井底挖掘机出渣,大大提高了出岩效率。从2007年4月开挖,历时345天,最终于2008年3月10日实现贯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推广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不仅确保了二号竖井的顺利施工,还产生了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降低了施工造价。“我们在施工设计理念的创新,给我国今后建设大型竖井提供了一把可资参照的标尺,同时也为中国打造竖井品牌添上了重要砝码。”李亚武总结说。
安全管理贯穿始终
除技术创新以外,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管理是保障,而安全则是重中之重。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这一工程的特殊性在于,既要加快施工进度,又要确保安全和质量。
661米的高度,即使一支笔从高空落下都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据介绍,工程现场存在众多危险源,比如井下提升系统的作业安全、井下物体高空坠落、地下涌水、出风口井塔高空作业等等。因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广、内容多、难度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一一摆在了项目经理高崇霖的面前。
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髙崇霖“操刀”攻关,严抓安全施工。项目部在进场之初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不但成立安全部,而且每个参与施工的员工身上都有安全指标,做到了人人管安全、事事想安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有了保证。
安全部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开展了系统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立了“三无、三创建、一消灭”安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上做到了岗前教育到每一个人,没有过关不准上岗,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安全施工的管理方面,项目部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加大了日常安全巡查力度,便于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高崇霖介绍说,这一制度对安全检查做出了规定,除了每个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外,由安全部负责日常不定期的安全督促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以《安全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责令限期整改。问题得到处理后,及时形成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开工至今,安全部门共发出安全整改通知单12份,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用热情应战艰苦
尽管危险与困难并存,但是,为了这一世界级工程早日竣工,现场一线工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施工作业,他们的口号是“世界级工程就是要有世界级的热情”。
冬季秦岭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0°,由于井筒内淋水较大,井底水量较多,工人施工过程中即使穿雨衣也是全身湿透,施工换班到地面后,衣服都要结冰成厚厚的“盔甲”,艰苦的施工环境可想而知。
2007年8月的那场暴雨让高崇霖至今记忆犹新。他向记者介绍说,当时,暴雨将一段60多米的施工便道冲毁,短时间内又无法修复。可是,施工又不能拖延,项目部毅然决定用人工的方法。于是项目部100多人行动起来,将50吨水泥人工倒运,在奔腾的山泉溪水间,中交隧道人挽起裤腿,形成了一道人工“传送带”,顺利地把施工材料运至施工现场。
这样的事迹很多很多,都是中交隧道人凭借满腔的热血、饱满的工作热情、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世界级工程面前展现了中交隧道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风貌。项目部的同志常说:“我们喝的叫矿泉水,走的是风景区,身处于大氧吧,天天在写历史。”
“这一样板工程的成功,为中交隧道工程局进军竖井领域奠定了基础。”李亚武表示,秦岭隧道二号竖井的成功施工为公司形象带来了巨大提升,在这一成就的促进下,中交隧道工程局将坚持以隧道施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高速公路工程为中心、铁路工程和城市地铁工程为侧重,其他工程为补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信息优势、机制优势和逐步形成的管理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施工领域。
“在今后,我们将立足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以公路、铁路市场为主,拓展地铁市场,开发城市轻轨、市政、水利、水电市场,逐步构筑隧道、地铁、铁路三大专业优势。”李亚武雄心勃勃地说。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