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泡崖四区的寇淑华大娘今年春节格外“乐和”,请来了很多亲戚一起过年,也是庆祝他们买这儿的房两年来,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窗换气,过上干净的日子了。前不久大连水泥厂爆破,对多年来遭受粉尘污染之苦的泡崖小区居民真是天大的喜讯。百年“大水”退出历史舞台,直接受惠的是周围居住的18万居民。带来这一变化,应归功于大连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剜肉疗伤
4根烟囱、两个巨大的冷却塔在几声闷响后倾斜、倒地,摘除大连最大的“灰帽子”,仅用了几秒钟。伴随着烟囱和冷却塔倒地的,是大连市36家产能落后的水泥企业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幕。这36家企业所拥有的58座机立窑、7座旋窑全部关闭,则意味着大连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7000吨,粉尘排放量可以减少将近2万吨,分别占大连市“十一五”期间应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总量的16%和75%。
作为中国最早的水泥厂,从1907年建起至今,大连水泥厂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它曾为大连的经济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也见证了大连城市的发展。大连水泥厂地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北侧700米,距市中心10公里,起先对城市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昔日在郊区的大连水泥厂逐渐被新建的泡崖居民小区包围,成为全国惟一一家位于市中心的水泥厂。
多年来,尽管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但由于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每年粉尘排放量最高时达到1200吨、二氧化硫排放达900吨,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大连乘坐飞机的人,都曾经目睹过它的“风采”。
由于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人都不堪其扰,并多次向市政府投诉。在2005年,大连市长夏德仁在甘井子环境综合整治现场办公会上提出准备对大水泥、大钢、大化进行搬迁改造。
36家落后水泥企业的关闭,实际上也是大连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次难得机会。大连市长夏德仁在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大连的目标是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显然这些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在大连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与其拖一年关闭不如早一年关闭,这样早淘汰、早转型,可以早赢得发展先机。”
先关先奖
而36家落后水泥企业到2007年底全部提前一年关闭,关键是大连市出台了提前关闭水泥企业的奖励政策。据计算,这些水泥厂全部关闭,不算各地政府配套资金,仅大连市政府就拿出了8000多万元的奖励资金。这么大额的奖励资金用于污染减排,在大连是头一次。
出台了关键性政策———即提前关闭水泥企业的奖励政策。奖励政策规定,水泥企业若2007年底前关闭一台机立窑,大连市政府奖励120万元,同时当地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和配套相应资金,而2008年关闭,市政府只给少量补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连水泥厂原计划在2008年6月后停产,现提前至2007年底,提前停产损失达到4295万元。虽然政府给予了提前关闭落后水泥企业生产装置奖励资金2000万元,但企业还是承担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除了大连水泥厂,其他被关停的水泥厂也承担了程度不等的损失。
但旧“大水”的关停,为新“大水”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大连水泥集团建设部部长董长奇告诉记者,过去大连水泥厂由于污染原因常常停产,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现在在金州区七顶山建设的新大连水泥厂,仅占地37万平方米,采用新型干法生产线工艺水平设备为国内一流,日产熟料5000吨,年产优质水泥190万吨。矿山采用平台开采,4.1公里矿石运输采用全封闭皮带廊运输,生产过程所有物料均采取全封闭形式,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将大大降低。同时,按照循环经济和节能要求,利用窑尾余热建设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