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媒体报道说,上广电集团规划2008年投建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这意味着在液晶面板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从2代扩大到了4代。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彩电企业在液晶时代的竞争中丧失了话语权。
据了解,该报道所提到的“差距从2代扩大到了4代”,是指夏普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兴建10代液晶生产线,而且“不会在华兴建液晶面板工厂及生产线”。与我国液晶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相对应的是,我国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销售形势一片大好,占到了整个液晶销售的20%—30%。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彩电企业在巨大的液晶面板高端市场面临的将是外资欢歌、国产失声的尴尬局面。
夏普借着自己34年的液晶研发经验,从2004年开始建设全球首条6代线,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今年11月又将开建全球首条10代线。一直如影随形,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是三星、索尼和LG等国际巨头。和国际上先进、迅猛的技术革新相比,我国到目前为止在液晶生产线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研发实力及话语权,一直在走技术引进的路子,但现有的一些生产线只提供给一些PC终端,并不能作为电视显示使用。大尺寸的液晶电视市场,由于话语权的缺失会导致外资垄断,并进一步压榨国内彩电厂家的利润。
因此,在外资巨头利用自己的先行技术优势,在6代线、7代线、8代线赚得盆满钵满,频频筑高行业门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反思自己的引进方法和策略。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方针,即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引进技术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如海尔集团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先进的冰箱生产技术,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地消化创新,不但挽救了当时濒临绝境的海尔冰箱厂,而且使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白色家电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后,海尔针对自身技术的不足,在国际技术市场上又引进了日本管理技术和美国的无氟技术,同时融入了自己创新的节能技术,终于使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事实证明,任何技术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如果引进的技术已经处于其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那么引进该技术必然会使其产品缺乏竞争力。当国际上已经开始10代线的建设时,我们还在引进6代线,步入已经十分激烈的市场红海,不仅不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反而会受困巨大的成本投入而举步维艰。
因此,企业在技术引进时,既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和对技术的现实需求问题,注意其引进技术的先进适用性,也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竞争问题,注意其引进技术的前瞻性。也就是说,企业在技术引进时,必须兼顾先进适用性和前瞻性,避免引进技术———技术落后———再引进技术的恶性循环。许多企业在引进技术后,产品很快就失去了竞争力或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就是深刻的教训。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