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本报道 >> 正文

以易载道 修心化人——杨六德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

企业报道  2025-11-12 14:53:59 阅读:461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从经典典籍到生活智慧,从古代哲理到现代修身之道,千年文化的光芒,正在新时代的文明交融中焕发新生。2025年,著名传统文化专家、易学研究者杨六德,凭借其在儒释道三家学术融通及《易经》文化传播领域的卓越成就,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并获专属入库ID。公众可通过中国网“丝路中国”平台进行查询与验证。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贡献的嘉奖,更标志着中华国学思想在全球文明互鉴格局中的再度崛起。

  从青年时代投身文化事业,到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杨六德始终坚守一条道路——以学术养心,以文化化人。他把《易经》视为天地之书,以其为桥梁贯通儒释道三家思想,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平衡之道。他的学问不拘门派、不困于术,而以生活为源、以实践为证,使古老的易理成为人们理解生命与处世的钥匙。

1.jpg

  耕道半生——从艺事入文化之门

  1945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的杨六德,自青年时代起便与文化结缘。早年他投身绘画与宣传工作,在笔墨之间体悟“形神兼备”的东方美学理念,也在对自然的描摹中,逐渐萌生了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正如他后来所说:“绘画教我感受天地之气,而《易经》让我理解气的运行之理。”

  他从艺术入手,继而步入学问。数十年来,杨六德广泛研读儒家、佛家、道家典籍,对《论语》《中庸》《金刚经》《道德经》《黄庭经》等均有深入体悟,尤其对《易经》有着系统研究。他将儒家的“修齐治平”、佛家的“心净自明”、道家的“无为顺化”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体系与修身法门。

  他常说:“《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书,而是教人怎样做人的学问。”这种从心而发的文化自觉,使他的易学研究脱离了玄学迷雾,回归理性、实践与人文关怀的本原。他以平实的语言诠释深邃的哲理,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以《易》悟道——贯通儒释道的学术境界

  杨六德的学术研究,以《易经》为核心。他深信,《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更是一部蕴含宇宙生成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哲学巨著。

  他指出:“《周易》是天地之经,亦是人心之镜。”阴阳变化是宇宙的脉动,也是人性情感、社会关系、生命节律的象征。

  他常在讲座中引用《系辞》中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并解释说,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总结,更是一种生存智慧。昼夜更替、四时循环、人生沉浮,皆在阴阳互化的节奏中运行。理解了阴阳之理,便能在逆境中守静,在顺境中知止。

  他的代表作《周易与人文》被誉为“现代人读得懂的《易经》”。书中提出“天道观自然、地道观和谐、人道观自省”的思想框架,将宇宙法则与人伦修养融为一体,揭示了《易经》哲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共通性。

  他写道:“上观天道,以悟顺势而为;下察地道,以明因果循环;中修人道,以知止有度。”这种“三道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他将学术与人生融通的高度自觉。

  他认为,《易经》的价值不在于神秘,而在于启示。“当你能以无心观境,以平心应物时,便是‘对境无心即是禅’的实境。”他将佛家“心性之理”、道家“养生之法”与儒家“立德修身”融为一体,让《易经》不再高悬庙堂,而成为人们安顿身心、修正行止的精神灯塔。

2.jpg

  化理于行——从书斋学者到文化传播者

  与许多学者不同,杨六德并不止步于理论阐释,而是致力于让传统文化走向大众。他坚持“实证实法”的原则,强调文化必须落地、学问必须践行。他经常引用古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在他看来,文化只有被实践,才能真正滋养人心。

  因此,他不仅撰写专著《道家养生》《易经与人生》《周易与人文》,还多次走进高校、企业、社区,开设传统文化讲座。课堂上,他不谈晦涩难懂的术语,而以身边事、日常理启发听众。他说:“阴阳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你早晨醒来的那口气、春天开花的那场雨。”这份平实与真诚,使他的讲学场场爆满,赢得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喜爱。

  同时,他倡导“以文化人、以道化心”,主张传统文化教育应回归修身立德本源。他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人心中的善与觉。”他曾在成都举办“国学与现代人生智慧”系列讲坛,帮助青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回内心平衡。

  这种从书斋走向社会、从学问走向人生的姿态,使杨六德成为“文化导师”式的人物。他的影响不在喧嚣的学术论坛,而在无数普通人心中的启发与慰藉。

  丝路文明的精神使者

  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是杨六德几十年潜心研究与默默奉献的见证。他深知,文化的意义不在于独守,而在于交流与共鸣。

  他曾说:“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不同文明在尊重与理解中找到共通的心灵语言。”

  他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平台,让《易经》这部东方哲学巨典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他计划以中外文化对话为路径,推动“《易经》与全球智慧体系比较研究”项目,让易学思想在国际哲学语境中被重新审视。

  同时,他积极倡导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落地,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与心理疗愈等方式,将儒释道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帮助人们获得心灵安宁与生活智慧。

  在他看来,中华文化的根是“和”,其魂是“道”。“和”让世界共处,“道”让生命自新。当文化能以和平之心润物无声时,中国智慧就真正走向了世界。

  结语:以文化明道,以智慧安人

  从绘画入道,到以易立身;从潜心研究,到普及弘扬,杨六德用一生诠释了中国学者“修己达人”的精神风骨。

  他以《易经》为根,以三教合一为魂,把古老的文化智慧化为当代人的精神滋养。

  他的入选,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荣耀,更象征着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新格局中的思想复兴。

  当世界在追求科技与速度时,他以平和的声音提醒人们:唯有心静方能见道,唯有文化才能永续。

  杨六德,这位温雅的文化学者,正以一己之力,在时代的洪流中守护古典文明的星火,让东方智慧的光芒照亮更远的路。


更多专题
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重要的...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这一历史转型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