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本报道 >> 正文

「玩儿闹:跨时空的两界和弦」中外艺术高校四校联展即将启幕

企业报道  2025-08-14 14:20:36 阅读:990

  展览背景:

  (北京,2025年)— 怀揣同一理念,中国交流巡展计划(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携手当下展(伦敦艺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跨越山海,共赴北京。并诚邀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艺术协会联合主办,四方学子携手组建联合项目组共创四校学子艺术联展——《玩儿闹》。本次展览旨在围绕“将北京本土游戏文化融入艺术创作。当下为理念,将万千思想融于时代,重温旧时”。

  此次展览,来自海外的艺术学者将以“学术拜访者”的身份,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子,学者共同探讨。以“玩儿闹”为线索,发起一场穿越过去与未来的跨跨时空对话。通过游戏娱乐乐形式的代际演变,探讨在时代快速变迁中人文习惯与社社会文化的重塑与演变。透视时代剧变下人文习惯与社会文化的转型轨迹。

  在本次展览中树美术馆与宋庄美术馆将强强联动,分别从“旧时记忆,传统民俗” “未来科技,当下理念” 彼此观望对话,探讨在不同时代下人文民俗的相互关联与塑造。其中宋庄美术馆的展期为 2025 年 8 月 15 日至 9 月 3 日,树美术馆的展期为 2025 年 8 月 15 日至 8 月 31 日,双馆展开幕式均定于 2025 年 8 月 15 日,为观众带来不同时长却同样丰富的艺术体验。

  展览项目主题:

  说到“儿时的快乐”你会想到什么?是暑假时小巷中的蝉鸣还是墙角滚动的弹珠。或是游戏厅里的激情对战也是宿舍中紧张刺激的开黑时刻。这些看似“迥异”的时代游戏形式,实则是人们同一条快乐基因链上的不同表达。

  “玩儿闹”一词是我们童真快乐的载体,他即是小时候我们用被子的角色扮演,也是我们在放学回家路上天马行空的各种脑补大剧。“玩儿闹”他可以是一块砖、一条皮筋、几张小卡牌,甚至可以是一片树叶,他是人们承载快乐的任何形式。

  从80,90年代的胡同小巷里的卡牌,皮筋,弹珠到21世纪手机电脑里的电子游戏。从胡同小巷里的童真嬉戏到信息化时代中的多重感官体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更迭,也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重构。他所存在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更迭,也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重构。他所存在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这些承载着不同世代集体记忆的游戏场景,恰如文化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在时代更迭中持续演绎着快乐的本质表达。

  本次展览我们邀请到来自伦敦艺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校青年艺术创作者共同探索以“玩儿闹”为线索,发起一场穿越过去与未来的跨跨时空对话。通过游戏娱乐乐形式的代际演变,探讨在时代快速变迁中人文习惯与社会文化的重塑与演变。通过溯洄折射空间的艺术创作形式,透视时代剧变下人文习惯与社会文化的转型轨迹。分析从80年代致今的当下时代背景下人文习性的转型过程。

  本次展览将采用双馆展形式于宋庄美术馆和树美术馆举行,分别从“传统民俗·巷陌旧忆”和“未来科技·数海新声” 彼此观望对话,探讨在不同时代下人文民俗的关联与塑造。“玩儿闹”于风中化作声乐流传于我们最深的回忆,那一声声马兰开花,那些弹珠之间的相撞发出的清脆的响声。让我们共同将“玩儿闹“这张卡片接触地面从胡同小巷翻转到21世纪的讯息之间。

  宋庄美术馆「玩儿闹-里巷故影」 x 树美术馆「玩儿闹-屏端新相」

  在本次展览中树美术馆与宋庄美术馆将强强联动,分别从“传统民俗·巷陌旧忆”和“未来科技·数海新声” 彼此观望对话,探讨在不同时代下人文民俗的相互关联与塑造。

1.jpg

  北京宋庄美术馆外景

  「玩儿闹-里巷故影」(宋庄美术馆)

  承办单位:宋庄美术馆

  展览空间:宋庄当代文献馆

  开幕日期:8月15日18:00

  展览周期:2025年 8月15日-9月3日

  参展艺术家:

  伦敦艺术大学:林则全、解丹宁、陈俊生、Yeling Qian、陈博贤、Stella Yeling、

  罗德岛设计学院:陈雨辰、叶心怡、Claire Wu、孙海跃、谢欣纯、朱彦、马晓晴

  中央美术学院:彭家园 、陆晓月、曹译壬、周江南、任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赫龄、陈博贤、张晓峪、聂晨宁、王瑞雪

  展览理念:

  【玩儿闹-穿梭旧时】将重点聚焦于各时代的集体记忆展开叙事性为题,通过对社会及地方文化和生活的架构、重塑、重现等多样性表达形式将观众带回到“他们过往的回忆”中。了解各时代背景下探讨:特定历史语境下,户外集体游戏如何强化地缘社交网络的文化特质,以及游戏规则的耳口相传下如何构建社区的共同记忆。在地区文化与习俗等多元文化视角下不断探索,寻找那些当下时间节点中被人们遗忘的民俗文化和社会习性。

  同时通过对各时代,如互联网时代初期的状况阐述和前后人文美学的对比,孩时主流集体娱乐形式被电子游戏厅和网络游戏逐渐取代,游戏行为开始逐步更多地呈现消费主义特征,人文习性收到互联网影响等一系列时代更迭特征与事件分析,探讨在新时代转换中人们思想、观念、生活习性、社会方式、审美标准的社会运营模式的更迭过程。

  展览陈述:

  「玩儿闹-里巷故影」——一头扎进70-90年代的记忆时光中。

  胡同里的欢声笑语:滚铁环的叮当声追着跳皮筋的歌谣,弹珠在青石板上比谁跑得更欢,街坊四邻聚在巷口看孩子们疯玩。一切游戏规则全靠嘴传心记,串起整个社区的热乎劲儿。老胡同的民俗味儿、公馆里的生活气,都藏在这些你追我赶的热闹里,等着被重新瞧见。

  可到了90年代末,电子游戏厅的彩灯一闪,街机的轰鸣悄悄盖过了户外的喧闹。兜里的硬币不再只是买冰棍,还得分给游戏机;曾经大伙儿凑堆儿玩不花钱的游戏,如今变成了投币才能开局的新鲜事儿,消费的影子悄悄溜进了玩闹里。

  更有意思的是,网线一牵,人们的心思开始变了:以前见面打招呼问“今儿玩啥”,慢慢变成了“昨晚游戏通关没”;胡同里的闲聊少了,网吧里的敲击声多了;连审美都跟着变——海报上的街机角色渐渐盖过了墙上的年画。

  于宋庄美术馆的展览部分就像打开一台时光放映机,一边晒着老胡同的民俗味儿,一边瞅着新旧娱乐交替时的热闹与慌张——看集体游戏怎么把街坊串成一家人,也琢磨着:当游戏开始花钱,当网线代替胡同,咱们的日子悄悄变了啥样?经济的算盘、社交的路子、审美的眼光,都在这场“玩闹”的变身里,悄然换了新模样。

  宋庄美术馆——亮点介绍

  1.【记忆的拓扑学】-民俗文化的当代传译

  联合项目组用艺术手法重构时间维度,让消逝的民俗文化在多重艺术媒介下,进行创造性解构,形成新的回忆图谱。这里不是怀旧,而是创造文化记忆的再生系统。艺术家用装置、绘画等形式将消散的日常变成可触摸的艺术密码,那些被时间冲散的老习俗,在这里重新有了温度。站在这儿,就能撞见那些被我们渐渐淡忘的生活模样,回顾民俗里藏着的日子本真。同时,通过艺术化的再构造,欣赏艺术学子对于多重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深度探索。

  2.【文化的异质共生】-文化基因的跨世代对话

  集中于新旧碰撞的火花:古旧典籍融于亮银色芯片,传统饰品加入数字世代的潮酷风格,胡同深处的老零售店变做自动售卖机...当传统元素与当代语法碰撞,文化基因在时代更迭中的变异与适应能力得以展现。一件件作品将不同的民俗生活印记与新社会时代的元素叠到一起,清晰展现世代更迭中,人们在生活、思想、审美上的转变轨迹——从尝试新事物到接受新文化,再到社会风俗一步步重构的全过程。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传统与未来间的窃窃私语。

2.jpg

  北京树美术馆外景

  「玩闹儿-屏端新相」(树美术馆)

  承办单位:树美术馆

  开幕日期:8月15日18:00

  展览周期:2025年 8月15日-8月31日

  参展艺术家:

  -伦敦艺术大学:程奕铭、杨婼尧、宋星仪、李作杰、刘馨瑜、朱玉洁、吴沛垠 Jane Wu、潘翔、宋星仪

  -罗德岛设计学院:陈雨辰、叶心怡、印安、刘予涵、谢欣纯、沈依萌、周俊、周甫元、庞然、林子焱、陈昭月、文皓晗、何山

  -中央美术学院:彭家园、程毕迪斯、东方旭、宋奕辰、赵昀彤、邱玥泊、于泽凤、谢晚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若嫣、王晓东

  展览理念:

  我们正站在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信息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界点。四校学子与艺术家们通过“电子玩具”的外壳,反应出对当代社会的独特思考。当娱乐全面数字化,我们是否失去身体的温度,压缩现实的世界。或是数字世界反而更多的促进了的线下生活,就例如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网络世界发出的话题成为两个不同成长背景的个体的共通点,搭建沟通与交友的桥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出了人类生活的三大质变,人类生活从物理空间转向虚拟与现实的混合空间。当代群体的社交体系从同步互动转变为异步及同步复合模式。虚拟成绩体系的价值观从而逐渐体现,从弹珠与卡牌交换,到网络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行为始终映射着社会资本的积累方式。但当游戏社交呈现过多的特征,如虚拟资产代表个人财富象征,游戏社交网络成为继家庭、现实社会之后的“第三社会资本池”,这种转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无数新课题。

  展览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可视觉化、可互动的多重体验,让每个观众在玩乐的心态中进行一次自我思考。这些作品们阐述:当游戏从线下转至云端,当玩伴转为大数据与算法推荐的同好,快乐是在被科技量产还是科技是为人类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娱乐形式?未来如何发展?由我们当下决定。

  展览陈述:

  「玩儿闹- 屏端新相」一边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一边是流动的数字浪潮。

  四校学子带着“电子玩具”模样的作品来了,邀您亲手碰、亲自玩、静心想。当游戏从胡同里的弹珠变成云端的装备,快乐是被科技批量打包,还是换了种更鲜活的模样?当玩伴从巷口喊你的邻居,变成算法推来的同好,热闹里的温度变了吗?

  这里藏着年轻创作者的敏锐观察:移动互联网让生活一半在线上一半在线下,年轻人交朋友能同步聊也能异步通,游戏里的虚拟成就竟成了新的“社交货币”。从弹珠交换到装备交易,游戏里藏着社会资本的小秘密,而如今的游戏社交,正悄悄变成家庭、单位之外的“第三朋友圈”。网络热梗,线上娱乐话题成为两个不同成长个体的共通点。这背后藏着多少新问题?

  别担心太严肃,在这里,所有思考都裹在能摸、能玩、能笑的体验里。玩着玩着,你或许就会突然明白:未来的玩乐模样,原来正藏在我们当下的指尖和心里。

  树美术馆——亮点介绍

  1.【游戏社交的次元突破】

  当屏幕里的虚拟装备,可能比真包还值钱时,联合项目组成员们对当下的数字社交产生思考。“虚拟成就如何成为新社交货币?”亲身感受那些如“电子玩具”的艺术装置——算法推荐玩伴、梗图社交货币...当快乐从巷口转移到云端,我们究竟赢得了自由,还是被代码驯化?艺术家用装置构建反思场域,邀请观众在体验中思考:我们究竟获得了更多连接,还是更深的孤独。

  2.【传统文化的保育悖论】

  当联合项目组调研发现,不少10后的孩子竟是通过数字媒介,才第一次知道跳房子怎么玩。这种“逆向文化传递”的奇妙现象,藏着传统与未来碰撞的火花。艺术家用作品聚焦时代技术介入文化传承的双刃剑效应,通过理念性作品探讨:当传统文化依赖数字媒介焕发新生时,其本质是否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写?这种“数字化”是进化还是变异?

  3.【未来魔方的推演沙盘】

  蝴蝶效应无时不刻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选择中,这个开放式命题呈现出不同价值取向可能导向的文明图景。艺术家以思辨性创作展现抉择的力量——一个理念的转变,就可能让现实轨迹悄然转向,当下的每一个想法,都在悄悄书写未来的模样。而在科技狂奔的时代,我们该以怎样的文化基因来塑形明天?

  结语:

  宋庄美术馆的展厅里,老时光在艺术中呼吸;树美术馆的展区中,新灵感正和传统打照面。这场「玩闹儿」展览装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探索,也摆着当下与未来的思考题。

  8月15日起,宋庄美术馆与树美术馆,等您来把“玩儿闹”的故事续写。最好玩的永远不是展品,而是你我走进其中,与时光折叠。

  -展讯-

  主办方: 伦敦艺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生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协会

  承办单位 :宋庄美术馆、树美术馆

  赞助支持:远方速递、上海信也科技有限公司

  活动支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Arts Student’s Union(UAL)、UAL China Alumni Association、MICA CSSA、北美艺术学者联合会

  公益支持: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品牌支持:汐和(北京)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策划支持:成都色格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项目团队信息-

  策展人:陈雨辰(Yuchen Chen)、周煜航(Yu Zhou)

  艺术总监:赵欢

  执行总监:吴雨晓 ( Vivian Wu)

  项目团队:四校联合项目组

  伦敦艺术大学-学生负责人:张芃、卢佳宁

  罗德岛设计学院-学生负责人:陆心怡、Angle Yin

  中央美院-学生负责人:王钦正、周洛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负责人:王冰、张雨苓

  主视觉设计:Caleb Wu、付艺菲

  展陈负责人:叶心怡

  媒体负责人:周志玲

  外联负责人:Angel

  统筹负责人:马晓晴

  展陈组:叶心怡、刘子毅、陈泓列、印安(Angle Yin)、马晓晴

  视觉组:Yifei Fu、Caleb Wu、Jenny Chen、肖哲、Crystal、Coco Li、Jianing Lu、陈俊生、王潞淳

  媒体组:周志玲、魏艾思、陆心怡、蔡周鸿、刁百彤、罗思琦、mia、Aus、张语馨、余栖竹、张熠妍

  外联组:Angel、李秉安、王昱文、www.、kk、思美Melanie、李卓妮、张扬帆、喵喵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