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很是风光了一把,先是长城汽车向意大利出口,后是福田欧曼重卡在欧洲发布中国重卡顶级产品并被德国交通科技博物馆收藏。于是,一时间国内舆论骤起,有人为之自豪,也有人为之担忧,自豪的一方自不必说,担忧的一方认为以中国自主汽车现阶段发展的水平来看,理智的出口对象仍然应是发展中国家,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此时太“冒进”、属于“班门弄斧”。事实上,2006年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汽车冲出围城,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是现实营销的必然选择,中国汽车就是要依靠自己的优势“班门弄斧”,如果不果断地去发达国家“弄”上一“斧”,在全球市场已经一体化的背景下,就永远打不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落后、低端的围城,在全球内争取优势市场资源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弱。
在北大教授薛旭看来,即使中国汽车目前同国际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没有优势。只有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国际位置与产业机会。因为10年前中国汽车和世界水平或许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现在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能够找到自己消费者的水平。从工程机械领域来看,仅仅几年前,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销售还是零,但是最近,中国两家地方小型的工程机械公司凭借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在定制化的工程机械方面找到机会,“班门弄斧”,舞出一片市场,仅德州市场,一年就出口3000台。工程机械的技术相对汽车更加复杂,因此,汽车走出去,首先瞄准国际市场不是不自量力,而是明智选择。
有人担心在先进国家的高标准平台上,更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会影响市场,这其实是“讳疾忌医”的观点。客观地看,差距就是差距,真正有实力、有气魄的汽车厂家不会忌讳自己与世界顶级产品的差距,而是要找到差距背后的优势。一个成熟市场需要不同层级的产品,中国汽车凭借先天的性价比优势,即使在先进国家也有强大的夺市能力,难怪有国外汽车巨头对着福田欧曼惊呼,性价比超高的中国车在未来10年内,就会成为比日、韩车更可怕的竞争对手。
事实证明,在国际发布中国车,更能震动世界。而对于中国汽车“班门弄斧”的评价,其实暴露出部分国人的经营观念太过保守、恪守儒道的问题,不敢针对先进国家市场设计产品、不敢在营销上尝试创新、不敢走出去的典型爬行主义,结果只能是不打自倒。而纵观过去40年全球品牌发展的历史,从战略上分析,弱势品牌的惟一生存手段,就是进攻。宝马在50年代末期濒临破产、日本轿车当年只能价廉物美,然而,凭借一股奋斗精神和创新努力,现在都风行欧美。而今天中国汽车凭借优势性价比,完全应该而且必须到先进国家“弄”上一“斧”,惟有如此,才有未来。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