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传来消息,研究人员用一种简单通用的方法,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纳米等级空心球,在纳米功能材料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最近一期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晶体生长和设计》刊登了研究人员的论文。
空心球纳米材料是一大类重要的纳米结构材料,其制备技术已日趋成熟并逐步实用化,在药物释放、气敏等领域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然而,常规制备空心球纳米材料的技术,如模板法和奥斯瓦尔德熟化生长技术,需要相对复杂的操作工艺,通用性不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高濂带领的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简单通用的方法。他们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氧化锌纳米棒束、空心球结构,这些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尺寸和良好的发光性能。
研究人员对氧化锌纳米棒束、空心球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反应机理———“碱腐蚀机制”,认为反应后期中过量碱的腐蚀作用是形成空心球结构的重要原因。他们还发现,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铜、钴、镍等其他几种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结构的制备。
近年,纳米材料的结构控制和性能研究已成为全球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发展具有结构可控和性能优异的纳米功能材料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首要任务之一。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