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樊瑛 张建忠
2019年12月13日,以“创新科技、共赢未来”为主题,由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和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9 国际新材料及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论坛”在彭州圆满举行。
中国航空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中国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工信部原材料产业司原司长陈燕海,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副主任王孝峰,四川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张忠辉,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周利平,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唐章昭和彭州市(成都石化园区管委会)领导徐刚、王锋君、谢扬、毛高林、杨晓杰、邱洪出席活动。省市发改、经信、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美国惠普、陶氏化学、英国雷尼绍、德国默克显示科技、德国Eos、比利时索尔维、成飞集团、核动力研究院、四川新奥能源、航利科技、吉林化纤集团、吉林碳谷碳纤维、湖南顶立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高管及相关企业代表共计350余人参加论坛。围绕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技术膜材料、3D 打印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等领域充分向院士“借智”、向企业“借力”,共同探讨新材料、增材制造产业前沿。
本次论坛开展了“新型杂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应用研发进展”“智慧通用航空发展前景”的院士主题报告和“湔江茶叙·院士夜话”等主题活动。
新材料产业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新材料的战略地位,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进一步促进增材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为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持。
成都彭州市作为国家在西部能源战略布局的承载地和国内知名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再制造基地,主动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定位,围绕国家战略谋发展,形成了以新材料、航空动力装备、增材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彭州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主要通过资源和市场的双轮驱动,着力构建“两点三线四面”的产业发展体系,即以四川石化和川西气田的原料供给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天然气利用3条产业线,面向成都及西南地区电子信息、汽车与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4大产业集群提供原材料解决方案,力求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绿色、智慧、循环精品新材料园区,打造中国有机新材的高地。
作为成都新材料及增材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彭州依托拥有的航空维修与再制造技术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动力、增材制造、高端再制造3条产业线,努力成为西南地区航空与燃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并将借力此次论坛,深化“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奋力建成国内知名的航空动力增材制造产业基地。
今年1-10月,彭州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35.3%; 航空动力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9.98亿元,增长15.1%,均实现较快增长。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