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宇轩 张丹丹报道:把水泥地当画布,让宣传板报浸满色彩,在机械轰鸣与草木葱茏间,孙爱玲用二十余年的热爱,走出了一条带着生活感悟与艺术巧思的独特道路。
从拿起画笔开始,孙爱玲的艺术基因就没安分过。“女孩子画这些没用”“不如学点实在的”,叨扰、劝说成为她绕不开的背景音。家里没人支持,她就把墙当纸、把地当布,粉笔、石子都是她的画笔,在街角巷尾里“偷偷”涂抹,把对艺术的执念藏在每一道稚拙的线条里。
直到上了初中,她才算摸到了艺术的“正途”。在系统学习美术的四年里,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凭借着对绘画的热忱,高考时,她在美术专业(素描)考试里拿下专业前三名的成绩,本以为能叩开艺术院校的大门继续深耕,却因种种原因被迫转了专业。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放下过画笔。“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哪天不摸摸,心里就空落落的。”孙爱玲回忆道。
2000年入职天业集团,孙爱玲成了节水公司塑膜岗位的一名操作工。旁人眼里枯燥的流水线,在她看来却是另一种“创作现场”。“没有学习机会就创造机会。”她就把企业文化活动当成了艺术试炼场——黑板报、剪纸、手抄报、工艺创作……只要能沾着“艺术”的边,她样样都要“掺”一脚,还次次都出彩。
记得有一次制作主题月黑板报,时间紧,任务重,她带着工具“扎”进了工具间,从日出到月明,调色、勾线直到定笔。次日再次见到她时,她已“五彩斑斓”,大家都笑她“像从染缸里捞出来的”,她却大大咧咧地说道:“这是艺术的‘战损妆’。”靠着对艺术的“疯魔”,2007年她参与制作的冰雕作品《腾飞》亮相八师石河子市冬季旅游文化节,该作品以天业人昂扬的姿态荣获一等奖。随后她与同事们活跃在厂区各处,用钢筋水泥打造了“绵羊”“仙鹤”“奋进金牛”“驼铃”“梅花鹿”等雕塑造型。如今,这些艺术造型仍在各厂伫立,成为工业里的艺术“符号”。
就连本职的绿化工作,她也玩出了“艺术感”。作为天伟化工厂绿化负责人,她把厂区2100余棵乔木、50000余株灌木当成“立体画笔”,大叶白蜡与紫穗槐错落成景,大果山楂配着红叶海棠,到了季节,厂区就是一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画,天伟化工厂也在2022年被八师石河子市评为“园林式单位”。
有人问她,都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对艺术这么“轴”?她爽朗的笑道:“因为热爱啊!就想把这些琢磨出来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如今,车间里做手工艺品、绘制黑板报,都喊着孙爱玲一起。她也从不藏私,把自己的技巧倾囊相授,“只要能让更多人喜欢上创作,就值了。”
她不用精致的画框定义艺术,却以坚守和热爱赋予了艺术最真实的温度;她不刻意雕琢个性,却让大大咧咧的爽朗与对艺术的执着,在工业与艺术的碰撞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