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金牌师徒”的匠心接力

企业报道  2025-11-07 15:43:22 阅读:1009

  “指尖贴紧槽框,顺着焊缝慢慢摸,力道要轻,感觉有一点凸起都不能放过!”近日,在天伟化工厂电氯车间离子膜厂房加装单元框达产项目现场,陈豹与徒弟王自阳的身影格外醒目。

  “离子膜是电解槽的‘心脏’,槽框阴阳极面‘瓣膜’平整度仅差0.1毫米,都可能让新膜报废。”陈豹和徒弟半蹲在狭窄的槽体内,声音清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谨。他侧身让出位置,让王自阳上手实操:“记住咱们车间传承的‘三查法’——先目视找焊点凸起,再用手顺向摸毛刺,最后用塞尺测缝隙,每一步都不能省、不能急。”

  王自阳刚摸到槽框边缘,指尖就被细小毛刺勾住。陈豹立刻上前,握着他的手放慢动作,语气里满是过来人的耐心:“你看,焊缝拐角是‘重灾区’,之前张师傅带我的时候,光练这个打磨就磨破了三双手套。”说着,他接过砂纸,手腕轻转,将毛刺细细磨平,“你看,磨毛刺不能用蛮劲,力道要像揉面团,匀着来才不会伤槽面。咱们车间的老规矩,‘手艺要传,心法更要教’,不光要会做,还要懂为什么这么做。”

  接下来的达产改造中,王自阳照着师傅教的方法逐一排查,遇到拿不准的地方,陈豹总能精准点透关键——从材质特性到受力原理,从常见故障到应急处置,既传技艺窍门,又教安全准则。当最后一台槽框检查完毕,王自阳的记录本上不仅记满了检测要点、画满了师傅示范的动作简图,更标注了多组不同工况下的调整参数——这是车间“师带徒”机制中“实操+复盘+拓展”的核心要求,确保技能传承不止于“会做”,更追求“做好、做精”。

  当最后一台槽框的缝隙检测数据达标时,车间主任远远竖起大拇指:“师徒同心,质量放心!”这声称赞的背后,是陈豹与王自阳并肩作战的日夜,更是天伟化工厂“双向选择+量化考核+动态跟踪”的成熟培养体系在发力。从“0.1毫米的精度传承”到“实操+复盘+拓展”的闭环教学,从技能分享会到跨岗位实训平台,层层递进的培养机制,让“工匠精神”在师徒间代代相传,也让像王自阳这样的青年职工,在重点项目的淬炼中快速成长为能挑重担的技术骨干。

  如今在电氯车间,越来越多“师徒结对”的身影活跃在生产一线。他们蹲在槽体里、守在设备旁,把严谨的标准、精湛的技艺、敬业的初心,一点点注入每一个生产环节,成为天伟化工厂人才梯队建设中最鲜活的注脚。(樊新花)


更多专题
云服务企业深度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制造业龙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工厂”...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