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阳煤矿矿井水处理站的巡检通道上,环保基建部副部长杨延龙驻足而立,指向处理池中清澈见底的水流,语气中难掩喜悦:“老王你看,现在进水清澈多了,悬浮物基本稳定在每升五六百毫克。”
站长王复谦一边翻阅运行台账,一边笑着说:“悬浮物降下来,污泥量也大幅减少。现在每天少拉出去9吨泥,光这一项,一年下来污泥处置费就能省下一大笔!”
这正是高阳煤矿以“源头减负、过程降负、运营控支”三大策略为抓手,系统推进水处理成本管控与效能提升的生动实践。
该矿从井下入手,实施严控油脂、动态清淤、精准调控水位等举措。对液压油、齿轮油推行定额管理,设定用量“红线”,超标即预警,并严格执行回收制度,配套节奖超罚机制,油脂消耗同比下降约30%。同时,组建专职清淤班组,动态清理水仓,确保水流顺畅、沉淀充分。通过精准调控中央水仓水位,有效避免高浓度废水集中冲击处理系统,既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也提升了源头治理效果。
“现在我们根据实时水质‘按需投药’。”王复谦在加药间介绍,“PAC月用量从25吨降至20吨左右,PAM从2.5吨减至2吨,磁粉也从7吨压减到5吨。仅药剂费一项,一年就能节省近15万元。”此外,该站全面升级设备运维体系,推动从“被动抢修”到“主动检修”,从“定点检修”到“全程巡检”,再到“预防性保养”,设备维修频率显著降低。
在中控室,视频监控与实时数据不断刷新,工作人员根据信息变化,及时与井下泵房联动,从入口端减少高浓度废水进入处理系统。
成本控制已细化到每一度电。矿井水处理站全面梳理各项成本构成,精准核算设备装机与运行功率,结合电价时段特点,优化运行策略,延长0-7点、11-13点等低电价时段设备运行时间,压缩高电价时段负荷,并将矸石山回用水泵、一体机等大功率设备逐步调整至谷段运行。
“我们现在尽量‘躲峰走谷’,”杨延龙手持电费单说道,“每度电可节省0.44元。像矸石山回用泵每天谷电运行8小时,一体机运行18小时,算下来一天就能节约电费约500元。”
治水,既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环保账、责任账。高阳煤矿通过打出“三策”组合拳,不仅降低了水处理成本,提升了运行效率,也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如今,节水控本、绿色运营已成为该矿一张亮眼的“新名片”。(刘海彬 李晓琼)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