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有一种向上的方式,让你膝盖发抖!”
“登顶好汉坡,看石油人如何克服阎王坡。”
“在好汉坡,你会懂得信仰的闪光,精神的不灭。”
近日,一组组探访中国石油石油工业遗产——长庆油田好汉坡的推文在朋友圈持续刷屏,新华网、华商网、陕西头条、凤凰新闻、中新网等主流媒体与塔里木油田、独山子石化等企业平台相继聚焦报道,让这座承载着长庆石油人记忆的工业遗产再度成为全网热议的“顶流”。
近日,《中国石油报》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融媒体中心)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集团党组宣传部副部长霍恚明;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战明;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副部长齐金蓉,以及中国石油记协、中国石化报社、《中国海洋石油报》社、延长石油新闻中心相关领导,携50余家石油石化系统兄弟单位代表、近百名媒体记者齐聚圣地延安,共同启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长庆延长行活动。
作为石油工业遗产名录中的首批标志性遗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好汉坡自探访活动启动以来,千余名访客分批而至,日均接待量超百人次。在沉浸式体验中,人们细细触摸这座镌刻着红色基因与奋斗足迹的石油“活历史”,让沉睡的岁月在脚步与目光中渐渐苏醒。
“哎——黄黄的那个山峁峁呦,黄黄的沟壑,数不清的川道爬不完的坡,自从来了咱石油的汉呦,满山山踏成了好汉坡……”悦耳的信天游在山谷间回荡,站在昔日“人拉肩扛”的阎王坡前,讲解员深情讲述着90年代初的动人故事:在人员短缺、任务艰巨、设备匮乏的困境中,石油好汉们用血肉之躯将“阎王坡”踏成了“好汉坡”。当历史的厚重与智能化管理的现代气息在此碰撞交融,访客们无不惊叹于石油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在463级台阶上,回想几十年前的老一辈石油人艰辛的生活条件,我心里是非常难受的。”锦州石化记者高大志在爬上好汉坡后说道。
“这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优良传统的传承史,当化为我辈砥砺前行的力量。”中国石油西北销售高级专家关玉明的感慨道出了所有访客的心声。
活动期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同步推出“线上直播探访”“石油初代顶流——我叫好汉坡”“延河岸边的石油重镇”“穿越好汉坡”等系列 VLOG、微纪录片融媒体作品,以沉浸式镜头语言还原石油先辈的奋斗足迹,用年轻化表达解码工业遗产的时代价值,带领观众走进延河岸边的石油重镇,解锁长庆油田能源报国的奋斗印记,感受延安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的硬核浪漫,探寻革命圣地从精神灯塔到工业脊梁的双面密码。作品一经播出,在石油系统内外掀起传播热潮,40余家兄弟单位联动转发,新华网等头部媒体视频号播放量突破100万+,累计点赞量破10万+,“向石油前辈致敬”“想去好汉坡当好汉”“需要预约吗?我们都想去看一看!”等留言在评论区里不断刷屏,网友们的真切留言让这座承载着奋斗记忆的工业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强劲的传播势能。
“展览馆里,一件件老旧物件、一张张历史照片都深深触动着我。在见证时代记忆的同时,更能感知到这里厚重的历史积淀,希望让更多人能通过这些工业遗产,触摸到祖国能源建设的脉搏。”7月31日,因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好汉坡推文慕名而来的第三批辽河油田石油工业探访研学班,在好汉坡开展了工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据悉,此次“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继走进玉门油田、青海油田后,第三站来到了长庆油田。这场“工业遗产+红色旅游+研学教育”为核心的探访活动,以好汉坡为桥梁,让人们既能透过珍贵文物与详实史料,直观感受石油先辈在黄土高原上铸就中国第一大油气田的艰辛与辉煌;也能走进智能油田拔节生长的现场,了解长庆油田在能源保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卓越成果与不懈努力。作为70年代“跑步上陇东”、人拉肩扛搞会战艰苦创业精神的生动延续,好汉坡更是数万名石油人在长期开发实践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不仅增进了公众与媒体对长庆油田认知理解,更提升了企业形象与公信力,也为延安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四十余载薪火相传,好汉坡从期盼中诞生,在岁月中淬炼。1300米的高原陡坡,亲历并见证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从初创到发展的全过程,70度的倾斜角度里,藏着几代石油人汗与泪的奋斗印记,这是油田开发历程中最骄傲的象征。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许多“老井老站”已完成历史使命归于沉寂,但无论是好汉坡的一砖一石,还是那些老设施的一物一件,都镌刻着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成为不可替代的珍贵石油工业遗产。
期待更多人走进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好汉坡—— 这个有根、有魂、有故事的地方。(通讯员 张思涵)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