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结构深刻调整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全国煤炭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陕煤集团公司适时提出的“四种经营理念”,绝非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集团上上下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它应融入我们集团运营的各个环节,贯穿集团的全生命周期,成为我们集团应对挑战、积蓄发展动能的常态化生存方式。尤其是其中的“用‘紧日子’过‘好日子’”与“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的理念,正是我们各级人力资源部打开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突破口的关键钥匙 。
践行“紧日子”理念,需构建“精准配置、流程优化、制度激励”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精准配置是降本增效的基础,核心在于实现人岗动态匹配。对于一线生产岗位,需通过作业写实记录员工每道工序的耗时,运用动作分析剔除无效操作,精准测算采煤、掘进等核心岗位的标准工时。二线辅助岗位需根据生产任务量、设备运行台数、检修工作量实时调整。三线及机关岗位要建立“服务对象满意度、工作完成时效”等量化标准,推动职能从“发号施令”向“解决问题”转型,将富余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
流程优化需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员工最熟悉现场痛点,通过组织“流程找茬”活动,鼓励他们梳理岗位操作中的冗余环节。对采纳的建议给予成本节约额10%~20%的奖励,形成“人人算成本、事事讲效率”的氛围。
树立“赚钱思维”,要将人力支出转化为增值投资。培训投入要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基础安全知识、规章制度等培训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并在线考核,较传统集中培训降低60%成本。关键工种如综采机司机、掘进机维修工等,借助AR/VR设备开展沉浸式训练,模拟设备故障、瓦斯突出等场景,使故障处理熟练度提升3倍,培训周期缩短一半。
薪酬分配要打破“平均主义”桎梏。通过岗位价值评估,从“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四个维度打分,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得分提高20%~30%,关键岗位与普通岗位工资差距拉开至20%~30%。同时建立绩效与薪酬强挂钩机制,将安全、效率、成本等指标纳入考核,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薪酬成为“价值创造的放大器”。
两种理念的落地需要制度机制保驾护航。构建科学化人力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人力成本占营收比重、人均创利、培训投入产出比”等监控指标,每季度分析预警。完善人才储备库,将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分类建档,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管理人才参与项目管理实践,技术人才承担创新课题,技能人才拜师学艺。每季度从专业能力、业绩贡献等维度考核,优秀者纳入晋升通道,不合格者调整出库,保持人才池活力。
人力资源成本管控不是“节流”的减法,而是“增效”的乘法。“紧日子”思维教会我们精打细算,堵住成本漏洞;“赚钱思维”引导我们精准投资,激活人才价值。当精准配置让人力“物尽其用”,流程优化让效率“节节攀升”,制度激励让节约“蔚然成风”,投资思维让支出“步步增值”,我们集团就能在行业转型中筑牢成本优势,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好日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李斌)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