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集团牵头申报的“基于自主人工智能架构的大型发电集团发售服一体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特等奖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24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名单中,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牵头的《基于自主人工智能架构的大型发电集团发售服一体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斩获最高荣誉——特等奖。该奖项是行业内较高级别、较具公信力的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电力工程技术及行业管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行业自主创新,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获奖是对项目团队深入探索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电力核心业务领域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华电在电力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地位,更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技术革新——破解市场改革核心难题
当前,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基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提出更高要求。电力交易品种已由单一中长期扩展至现货、辅助服务、绿证等多维耦合,规则复杂性与技术性陡增。随着新能源占比攀升,源荷双侧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传统人工预测与分散决策模式难以支撑集团化运营需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在此背景下,中国华电于2019年启动“发售服一体化平台”研发项目,旨在运用AI破解多区域、多能源、多主体协同优化难题,赋能集团战略转型。项目聚焦四大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以云群边协同及集群动态调度搭建智能架构。项目团队通过构建国内首个兼容软硬件生态的自主AI数字底座,实现“集团—区域—基层”纵向贯通与“发电—交易—用户”横向协同,支撑超大规模交易决策与多网融合计算。
二是以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精准预测。项目团队通过构建覆盖电价、新能源出力、交易量等场景的智能预测模型,显著提升区域公司日前现货预测精度,助力集团减少偏差考核费用,实现年售电收入2850亿元,年售热收入231亿元。
三是以多时空协同机制优化交易策略。项目团队通过创新提出涵盖发用两侧、送受两端的多时空交易品种的报价决策模型,整合电能量与辅助服务资源,优化集团全国31个省区竞价策略,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
四是以全链条模拟及自适应迭代完善仿真推演。项目团队通过开发多主体多时间尺度市场仿真平台,覆盖生产模拟与用能规划,有效降低发电侧偏差考核及代理售电用户的尖峰电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综合效益提升。
平台赋能——树立行业转型“华电样板”
项目团队打造的“发售服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涵盖发电计划、市场交易、客户服务等核心模块。平台依托强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实时处理海量业务数据,打破传统壁垒,显著提升业务协同效率与处理效率。
借助该平台,中国华电得以精准研判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应对价格波动与客户需求,提升交易成功率及收益水平。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电力服务,能够精准响应需求,有力支撑用户生产决策,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项目成果为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华电样板”和发电侧解决方案。
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
项目成果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区域,支撑集团年售电量达6500亿度,年售电收入2850亿元,年售热量4.47亿吉焦,年售热收入231亿元。项目经济效益显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交易策略,累计为集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并有效带动了产业链技术升级。项目获评“国家网信办自主创新推荐解决方案”“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并获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发电侧数字化标杆。
与此同时,中国华电坚持国家创新战略导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源,建立“揭榜挂帅”攻关机制,联合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项目支撑团队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41项,发表论文及获得软著等其他知识产权19项。
中国华电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华电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深化“数智+绿色”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华电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纪陵 汤成俊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