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画展信息 >> 正文

传世名画《步辇图》罕见亮相 只展两月

企业报道  2018-03-01 10:45:45 阅读:701

  传世名画《步辇图》罕见亮相 只展两月

  观众观看《步辇图》。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今天(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216件(组)与西藏有关的文物罕见地集中亮相。这些展品以西藏文化交往为主线,其中大量文物为首次公开展示,包括西藏诸多寺庙“密不示人”的文物珍品。

  《步辇图》现身 仅展出两个月

  首都博物馆介绍,此次展览是西藏以外地区有史以来征集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西藏文物展,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5省区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展览由北京市政府、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承办。

  展出的216件(组)文物中,180余件(组)由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提供,其中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90.8%。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13家寺庙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今天上午,展厅中人气最旺的“明星展品”当属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步辇图》由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描绘了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史实,曾有民间人士将其选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关于此图年代,展品介绍中称,有考证为唐代真迹,也有研究认为是北宋时期的摹本。由于文物年代久远,极为珍贵,《步辇图》极少对外展出,此次展出时间为两个月。

  珍贵文物佐证西藏文化交流史

  “展览中不能错过的是阿里地区的文物,这是国内展览中首次出现阿里地区文物。”此次展览策展人、首博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张杰告诉记者。展出的阿里地区文物最具代表性的为3世纪的黄金面具和“王侯”汉字织锦,前者为古象雄国随葬品,后者为西藏西部首次发现的汉地丝织物,均说明早在距今2000-1800年前,西藏西部已经与南疆、南亚次大陆紧密联系,并通过新疆与中原、中亚和欧亚草原产生互动和交流。

  此外,张杰提醒,展览中很多历史上“第一”、“唯一”的珍贵文物都值得关注,例如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天珠、茶叶,唯一的双体陶罐,第一部官修藏文大藏经等。“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希望告诉大家,西藏文化并非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而孤立发展,其实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从石器时代开始就有黄河流域文明的反映,一直吸收周边国家地区文明成果,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

  此次展览分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个单元。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表示,这四个单元通过展示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解释西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形成,从而表达中国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客观史实。

  此次展览将延续至7月22日,免费但不免票,观众需预约参观。

  编辑:戴玉玺 倪雪莹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