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兼执行董事谢炳先生(左)及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谢炘先生(右)出席2018年度业绩传媒发布会。
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或「公司」,连同附属公司统称「集团」)(股票编号:1177)公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全年业绩。
业绩亮点
-集团收入及纯利较去年分别显著增长约41.0%及316.7%,主要受益于主营业务持续保持有机增长,以及于完成收购后合并北京泰德之财务数据。撇除因收购而产生之分阶段收购收益及新增可识别资产摊销费用,以及权益投资及金融资产之未实现公允价值利润及亏损之影响,基本盈利较去年增长约37.0%。
-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中,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福可维)作为本轮谈判成功的唯一国产原研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该新药价格较进口同类药品大幅降低,极大减轻了中国患者使用优质抗肿瘤专利药的经济负担,惠及更多患者。
-正大天晴的替诺福韦(晴众)生产线通过欧盟GMP认证。
-年内在研发方面取得骄人业绩:新获得生产批件18件,临床批件23件,其中1.1类新药临床批件18件,生物类似药临床批件2件,彰显集团原创新药研发实力领先行业。已累计有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497件,其中心脑血管用药54件、肝病用药38件、抗肿瘤用药206件、呼吸系统用药25件、糖尿病用药26件及其它类用药148件。
业绩表现
年内,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208.9亿元,较去年显著增长约41.0%,主要受益于(i)主营业务持续保持有机增长,及(ii)随着完成收购北京泰德24%权益( 「收购」),自2018年3月1日起,北京泰德的财务数据已合并于公司之综合财务报告内。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约人民币90.5亿元,较去年大幅增长约316.7%。撇除因收购而产生之分阶段收购收益及新增可识别资产摊销费用,以及权益投资及金融资产之未实现公允价值利润及亏损之影响,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基本盈利约人民币28.4亿元,较去年增长约37.0%。基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基本盈利计算之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22.98分,较去年增长23.2%。集团财务状况维持稳健,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至约人民币66.8亿元(2017年底:约人民币41.9亿元)。
董事会建议派发期末股息每股2.0港仙,连同前三个季度每季各派息每股2.0港仙,全年合共派发股息每股8.0港仙(2017年:7.5港仙)。
业务表现
年内,集团借重磅原创抗肿瘤药安罗替尼上市带来的轰动效应和已经形成的抗肿瘤产品线优势,加强与全国肿瘤专家的深度合作,针对多个肿瘤适应症广泛开展严谨上市后研究。除安罗替尼持续爆炸性增长外,其他抗肿瘤药如赛维健、格尼可、依尼舒,以及新上市的千平(注射用硼替佐米)均高速增长。原市场领先的疼痛管理产品凯纷、氟比洛芬巴布膏,骨科产品盖三淳,消化用药艾速平,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心血管产品托妥、依伦平,以及呼吸产品天晴速乐的销售均再获增长佳绩,市场地位更稳固。原优势肝病领域新批准产品晴众亦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行销管道方面,集团通过组建专门中低端专业推广队伍、与多个专业网路平台合作等多种措施,拓展新行销管道,加强药店终端、中低端医院覆盖,并通过慢病管理模式提升患者教育和服务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越发得到市场和患者的认同。
在制药业务方面,集团继续以发展专科治疗领域相关产品为主,致力打造专科品牌。集团以具规模的肝病用药系列及心脑血管用药系列为基础,积极拓展抗肿瘤用药、镇痛药、骨科用药、消化系统科用药、抗感染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肠外营养用药及糖尿病用药等产品。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