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的“庆贺2016山东省‘两会’隆重召开书画笔会”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办。韩玮、梁文博、卢洪刚、曾先国、范正红、常朝晖六位书画家用笔墨表达对了新形势下祖国书画事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讴歌。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六位艺术家对艺术、民生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从本期开始,大众书画专刊分两次推出画家访谈和作品,以飨读者。 ——编者
梁文博:不能让名利主宰画笔
我们上一代有很多任务型画家,现在的艺术家则更具备个性化语言,因为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宽松的发展环境。画家在摸索自己的路子方面,比上一代人更主动了一些。我们的下一代其实更有方向,中国书画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尤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中国文化艺术界指引了更明确的目标,也注入了新的力量。他呼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艺术家应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作为画家,我们是时候安静下来,好好回归艺术,以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书画市场过热,水分大,这两年有所降温。无论如何,庸俗不是方向,正能量必须是主流,向善向美是不能改变的主题。个性化的路子有时也会走偏。国家培养了我们,现在又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成长土壤,画什么、怎样画,必须认真思考,不能让名利主宰画笔。很多所谓的创新,背后其实是偷懒怕苦、急功近利、哗众取宠。令人担忧的是,低级趣味的东西有时确实很吸引人。这个时候,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因为肩负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我们参加政协会议,人民群众让我们有机会参政议政,我们更要在导向问题上严肃起来,强化责任感。不能说被接受的艺术都是好的、就去跟风和迎合,艺术家要有良知和良心。
虽然曾经出现过画家大量从事“命题作文”的状况,导致一些个性化的缺失,但重大题材创作等“命题作文”依然很有必要继续存在和发扬,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引导的问题,关系到整个书画界风气是否良好,方向是否稳定,也牵扯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深受启发,一定全力响应、积极践行。
韩玮:美术教育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过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的人走极端了,完全以市场的好恶来调整创作方向。像书法里面的丑书,绘画里面的色情题材等风靡一时。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那几个根本性的问题非常重要,艺术创作,不能贴近民生、贴近生活,不能为大众服务,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所以说目前这个时期,尤其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艺上的导向尤其重要。我们国家之前那种重大题材的创作,也是一种引导,不在于国家收藏了一部分作品,而在于弘扬了一种正能量。现在有很多有能力的画家,就应该做一些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工作,如果不去做,只是应画廊的要求、应市场的要求而画画,这样不光失去了自己创作能力,也误导了市场,必定导致他书画作品的贬值,也是画家的自我贬低。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贴近生活,有担当。书画艺术家就应该有一种担当,尤其在教育岗位上的书画艺术家,本身还有一个教书育人的责任,他的引导,不光影响自己的艺术创作,还可能影响到一批人、一代人。
至于美术教育现状,可以毫不忌讳地说,由于扩招,现在书画专业的生源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绘画是个特殊的专业,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但现在很多人学画画仅仅是为了升学,最终学这个专业的人很多,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很少。这误导了人们对书画专业的认识,影响了书画专业的声誉,还浪费了教育资源。这个问题存在已久,我们也经常提,但确实存在很多客观原因,导致它不容易解决——这牵扯到中国人普遍的攀比心理,孩子必须上大学的心理等。在西方,职业院校和夜校反而人满为患,他们注重的不是学历,而是生活的技能、做人的修养。
另外,由于经常带学生去农村写生,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有效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以及无所事事的状态,避免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帮助孩子们走向更光明、健康的未来。
范正红:回归艺术,深耕细作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像一股春风,给书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书法家创作的热情和激情都有提高,目前山东书法队伍比以往规模组织都更加扩大了,这个局面令人欣慰。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有些一直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从整个书法表现上来看,层面更加普及了,但深化程度上还需要加强。
曾经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家在我们前面,如蒋维崧先生、魏启后先生等,前人能达到的水平境界,后人为什么很难达到?还是后人努力不够。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不过需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做,要回归到书法艺术本身上来深耕细作。
书法的本质和目标是什么?很多人理解的书法只是写字的方法,我们强调的是书法艺术,二者是两回事。古代写毛笔字的多,但搞书法的少,很多状元进士的字,有人说比书法家写得还好,但那种规整不是艺术。书法可能不规整,但表现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如果有固定的规范那就不叫艺术。所以,不是写毛笔就等于搞书法。现在随着使用功能弱化,它的艺术表现意义更加彰显。使用和艺术,是两条路径并在一个现象上,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以艺术的纯粹来表现它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以使用的眼光来对待它,这对书法来说是导向上的失误,甚至是一个危机和灾难。现在毛笔已经很少使用了,将来可能连钢笔都很少用,让我们的孩子费很大精力去掌握一个被淘汰了的使用功能,其实一点用处也没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小孩来写毛笔字?主要不是让他掌握这个功能,而是让他继承中国最传统的核心性的文化遗产,那就是书法艺术。书法队伍应该进一步明确跟艺术本质有关联的、可以深化的着力点。
常朝晖:用画笔治雾霾、还蓝天
这次政协会议,我写的提案大意是“治雾霾,还蓝天”。在当下这个气候环境下,我们作为艺术家该怎么办?我倡议做个大型美展。我见过几个青年艺术家有关雾霾的作品,画得非常好。觉得可以发动全省甚至全国的山东籍优秀艺术家来做这一件事,并且把作品长期展示,除了书画爱好者,可以组织工矿企业主、中小学生观看。这件事可操作性、可观赏性都很强,也是我们政协委员的责任所在。环保问题的具体治理我们是外行,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表现、去呼吁,我觉得我们可以做,这个可能比说空话要好。雾霾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山东的问题,还是全国甚至全球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需要做大做广。这件事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相信画家都愿意参加,他们肯定也都有自己的角度和想法。
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发小得了肺病,十分心痛,但却毫无办法。我曾经画过一张《永远的青山村》,是崂山的一个村庄,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空气很好,人们打鱼、种茶叶,有自己的村规。这幅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过,当时有一定的反响。为什么叫“永远的青山村”?永远,这是个希望。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回归到生活本源,这牵扯到生存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人民的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而我们如果不爱人民、不爱生命,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
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也污染严重,雾都其实就是霾都,现在他们已经治理好了,他们的成功也为我们提供了信心。我们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觉得习总书记说得很实在、很接地气。我们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由于国家的支持,我们有了一些资金来打造美术工程,我觉得针对雾霾、针对污染,针对人们身边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做,甚至形成全国的风潮,要快,要好,做透、做准。同时吸引孩子们参加,孩子们有自己直观的感受,他们的单纯直接的作品可能更震撼。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