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启动以来,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把现场管理难点作为安全攻坚的重点,聚焦问题治理,直击神经末梢,解难题、攻难关、除难点,扎实推动攻坚活动深入开展。
安全帮扶,解“卡脖子”难题
“要严格落实顶板管控措施,采空区出现悬顶必须采取强制性放顶措施;合理控制层位,保持工作面‘三平两直’,防止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在采煤二队7432综放工作面,该矿组织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就做好当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把脉问诊”。
7432工作面切眼最大倾角38°,工作面平均倾角28.3°,是该矿有史以来的最大倾角工作面。受开采深度、厚硬顶板、煤岩体冲击倾向性、临空侧向支承压力等影响,一直是该矿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期,该面新出现的破碎段,增加了安全风险。为贯彻落实好年底安全工作要求,该矿安全包保人员及时给予技术力量帮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及预防措施。根据专家们开出的会诊“处方”,采煤二队通过强化支架垂直度,增强与顶底板初撑力;使用好防倒、防滑千斤顶控制支架歪斜等措施,提高工作面整体支护强度。同时,采取断面超前注胶加固措施,增强破碎段粘合度,减少对顶板影响;悬挂防护链和铺设防护网,做好防片帮、防滚矸安全防护等,避免对现场作业人员带来危害。科学应对措施的出台和现场的及时实施,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煤炭夹矸现象,而且提升了现场安全保护能力,实现了工作面的有序推进。
技术支撑,攻“硬钉子”难关
围绕“现场的难点就是攻坚的重点”的工作要求,该矿主动审视不足,针对性加强改进,强化技术支撑,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掘进三队施工的7361切眼,由于上山坡度大、断层带岩石坚硬、运输环节困难等,成为队伍施工的“硬骨头”。大坡度不仅增加设备上行和人员行走难度,而且设备防滑、物料固定等方面,增大了现场人员安全风险。另外,断层岩石坚硬,机器在此处施工如同在“铁板”上掘进,不仅机械化优势难以完全发挥,导致设备截齿损耗剧增,而且围岩破碎稳定性差,顶板管理较难掌控。
为此,该矿专门把此项工程列入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成立了由矿主要领导、总工程师、专业副总、施工单位和冲击地压防治科负责人工作组,进行科学指导和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自该工程施工以来,工作组通过现场督导和系统研判,先后提出针对性安全管控措施近20条。
掘进三队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管控措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胆优化生产工艺,及时调整断面截割参数,采取“低载、慢进”作业方式,减少设备损耗。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正规循环率,通过强化日常巡检,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质效,确保掘进机等关键设备始终处于无故障状态下作业,保障了生产连续性。目前,7361切眼181米的施工任务已安全完成。
高效协同,破“掉链子”难点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该矿聚合力、添动力、提效力、增活力、强内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联动,攻坚克难,高效协同,形成整体链条,着力打好重点工程攻坚战和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
在近期8311工作面实施安装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队、机电科、运输科等单位以及调度室、技术管理科、安全监察科等职能科室,针对工作面安装设备多、施工工期长、运输战线长、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建立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按照生产计划精准到小时、设备调配精准到分钟、人员组织精准到岗位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机电科安排专业人员对每台支架进行拆解,并按工作量完成每天的装车入井数量。运输科合理调剂时间,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时间及时把设备运送入井到安装硐室组装。生产准备队提前开展运输链子地面组装,每天明确组装数量。调度室积极探索科学有序的调度工作法,全面做好问题协调、问题解决工作。技术管理科、安全监察科加强生产过程中技术支撑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为工作面安装准备和按时安装提供高质量服务。目前,机电科已完成前期40余台支架的拆解和入井任务,生产准备队完成前后两部运输机的链子地面组装工作。(魏明东)
云计算蓝皮书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等新形态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工业制造、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了坚...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双重驱动下,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设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全链条...